在线咨询 帮助中心 咨询电话 400-8989-766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账号密码登录将于2023年10月1日0点关闭,
关闭后将统一使用手机号+验证码的形式登录。
请尽快确保手机号可用于接收验证码
立即注册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资料 > 时政热点 > 2014年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大学生回乡就业的两个前提

2014年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大学生回乡就业的两个前提

2014-03-19 11:02  |  新华网  |  责编:张继云 点击收藏

  亲情的纽带和地域的认同固然是返乡的重要因素,但仅靠亲情和乡情,并不能完全解决游子的疏离。尤其是在一个竞争无所不在的社会,岗位、职业、生计乃至利益的计算往往是第一位的,情感因素会变得十分苍白,不可能给大学生提供足以让其返乡的全部心理支撑和价值判断。我丝毫不否认情感在就业中的柔化作用,但在坚硬的现实面前,情感只能退居一隅。

  也因此,书记喊话之后,当地至少该做两件要事:

  其一,短期而言,应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切实拿出诚意、拿出岗位,并提供一定的优厚待遇,吸引人才返乡,返乡了有事可做。

  其二,还是该着力构建一套公开、公正、透明的用人机制,下力气打破封闭的人情圈、关系网。在人才的评价、使用上,唯才是举、唯才是用,不能听任人情关系侵蚀当地的就业生态。

  此前,教育部曾披露,2014年毕业大学生将达到700多万。这样众多的大学生不可能都涌进北上广等大城市,因此,到三四线城市去,注定会成为一条人才就业、创业的主渠道。当此之际,地方政府应及早做好延揽人才的准备。毕竟,任何地方的发展、创新,关键在人才。将本地的大学生喊回“家”,于人、于家、于地方、于国家,均有利。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2014年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大学生回乡就业的两个前提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

  12  共2页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