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帮助中心 咨询电话 400-8989-766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账号密码登录将于2023年10月1日0点关闭,
关闭后将统一使用手机号+验证码的形式登录。
请尽快确保手机号可用于接收验证码
立即注册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资料 > 时政热点 > 2014年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举报人“诽谤”了谁

2014年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举报人“诽谤”了谁

2014-05-12 08:51  |  新华网  |  责编:张继云 点击收藏

  潜规则为什么能得到认同、攻城略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潜规则虽然不是什么红头文件、公序良俗,但有着广泛的社会心理基础。比如, “明知不对,又怕吃亏”的盲从心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攀附思想、“欲罢不能、吃着上瘾”的“臭豆腐心态”等,让许多人或身不由己、或心甘情愿地被潜规则绑架和裹挟。

  潜规则为什么久攻不克、屡禁不止?优质资源的稀缺、政策制度的漏洞、法规执行中的变形走样、权力运行中的“暗箱操作”,是潜规则得以“春风吹又生”的肥沃土壤。如果只治标不治本、只授权不监督,潜规则就可能长期安营扎寨,即使一时打压下去,风头一过,还会卷土重来。

  光明前进一分,黑暗便后退一分。潜规则的克星是不容变通的铁规矩。“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越是敏感的岗位,越是群众意见集中的地方,越需要规范权力的运行机制,越需要领导干部秉公用权,不徇私情。

  哲人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当按规矩办事成为整个社会的风尚,当法治思维和规则意识深入人心,哪还会有潜规则的生存空间和立足之地?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2014年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举报人“诽谤”了谁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

  12  共2页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