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欢迎登录

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资料 > 专业课 > 2016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卷(2)

2016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卷(2)

2016-11-14 17:38  |  华图网校  |  责编:华图在线 点击收藏

  二、简答题

  21.【知识点】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

  【参考答案】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22.【知识点】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参考答案】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1)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订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3)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24.【知识点】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参考答案】

  流体智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流体智力较少地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一般人在20岁以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言语、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只是在25岁以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

  三、材料分析题

  24.【知识点】新课改下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的转变

  【参考答案】

  (1)陈老师展现了自己的教学机智,突破预定计划,“创造性地教学”.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因势利导,尊重了学生的兴趣、情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杨老师的教学方式体现了传统的“教师中心”的理念,把知识、学科放在中心地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2)教学过程应该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而且应该“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偶发事件,要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材料中的陈老师就做到了这一点。抓住学生被“蝴蝶”深深吸引这一现象。以此作为活的教学材料。

  其次,时刻谨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需要。遇到偶发事件,应当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因势利导,把事件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活教材,引导学生看、听、说、写;指导他们学会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总之,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课程既要有预设性,也要重视课程的生成性,更多地关注学生而非学科。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5.【知识点】直观教学

  【参考答案】

  (1)林老师的直观教学手段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直观教具的选用不恰当。首先是教具的呈现时间不当。林老师在上课之前将教具摆好后,就引起了学生的围观,容易在课堂上引起学生分心;其次,直观教具用的时间太长,整堂课都在翻PPT,没有从教学的需要来加以选用。

  第二。直观教具的设置缺乏科学性。首先是标本太小。导致学生无法看清,直观效果难以显现;其次,PPT上的字体颜色与背景颜色没有遵循差异律,不能将对象与背景进行有效的区分,学生看不清。

  第三,直观手段的运用缺乏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林老师上课的时候不断地翻着PPT,但是却没有配合讲解,使学生只看了热闹,没有学会新知识。

  (2)在教学中,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第二,直观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一般在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生疏时,在理解遇到困难的时候才需要教师运用直观。

  第三,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教师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并结合学生在课堂上反应的问题及时调整直观与讲解的比例。

  第四,要在直观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四、教学设计题

  26.【参考答案】

  (1)写作特点

  本文是一篇描写秋天丰收美景的散文。作者用色彩浓艳的笔墨为读者勾勒出了秋天山野中的丰收、喜庆和热闹。整篇课文句式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很适合低段儿童的朗读训练。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课文中出现的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秋天的美丽和喜悦。能够仿照课文中出现的句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3)新授环节设计:

  一、整体感知,合作识字

  1.大家看到课文下面的“苹果”了吗?“苹果”里的“生字宝宝”都躲在课文里面。等着你去寻找呢!现在请你自由朗读课文,找到“生字宝宝”,拼一拼,圈一圈,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识字情况。

  (1)你认识了哪个生字,是怎么认识的?

  (2)指名认读。

  (3)开火车认读。

  (4)帮生字宝宝找到自己的家(游戏)。

  (5)同桌合作,互读互纠。

  二、朗读课文。感悟秋天

  1.多媒体朗读课文,一边听一边想:这幅秋天的图画画的是哪里?画了哪些景物?用横线画出来。

  2.小朋友们听得真认真,谁能告诉老师,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

  生:画的是山野(板书:山野)

  3.课件出示第一句:“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

  (1)指名读;评议:你听出了什么?(高兴、快乐)

  (2)指导用高兴、兴奋的心情读句子。

  4.多么美丽的山野啊!是什么让山野变得那么美呢?山野上有什么?

  (1)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梨树、苹果、稻海、高粱。(板书)

  (2)课件出示秋天的梨树、苹果、稻海、高粱图片,直观认识,感受秋天的美好。你能用一句话或一个词介绍一下吗?

  (3)课文中是怎么描写的呢?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4)根据学生找到的,课件出示“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梁举起燃烧的火把。”

  (5)指名读。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结合图片,点拨、理解句子,体会“挂、露、翻、举”所描绘出的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机,抓住颜色的词语,体会“秋天的图画”色彩的美丽。

  (6)配合动作“挂、露、翻、举”读一读。

  (7)比赛读,看谁把山野读得美!

  (8)同桌比一比,选一个最喜欢的句子来读,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5.试着把这几个句子背一背。

  三、再读课文,感悟喜悦

  1.秋天的山野,梨树挂起了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了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了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了燃烧的火把,好一派丰收的景象啊!看到这幅美丽的图画,我们兴奋,我们喜悦!但是你知道吗?有人比我们更兴奋,更喜悦。因为,这美丽的图画正是他们描绘出来的。

  2.继续往下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是谁呢?

  3.学习第三、四句。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三、四句。(课件出示句子)

  (2)看,蓝天上的大雁排成了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

  (3)理解“勤劳”,知道有人们的勤劳才有山野的丰收。

  (4)你想对勤劳的人们说些什么呢?

  4.带着自己的感悟读句子。

  27.【参考答案】

  (1)含义: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为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注意事项: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3)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出示教材主题图。

  2.引导观察。交流信息。

  3.教师小结,揭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二、动手操作,探究意义

  (一)复习除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6个草莓图:把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交流获取信息。

  3.利用学具实际操作。

  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

  5.小组内说说6÷2=3(盘)。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1)课件出示7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2)学生利用教具操作(3交流发现的问题:剩下一个草莓。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1)学生用算式表示刚才摆的过程。教师巡视,选取典型案例。(2)教师板书规范写法:7÷2=3(盘)……1(个)。(3)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7、3、2、1各表示什么?明确“1”是剩下的草莓数,我们把它叫作余数。

  3.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1)比较两次分草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随学生的回答课件呈现下表。

  物品几个一份分的结果算式表达

物品几个一份分的结果算式表达

  (三)理解商与余数名数的确定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师引导:第1小题算式中每个数分别在图中表示哪个部分?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完成教材“做一做”第2题。(这一题涵盖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比较发现两小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理解商与余数名数的确定。

  三、观察比较,发现关系

  (一)合作探究

  在实物投影仪上用4根小棒摆出一个正方形。学生观察思考用4根小棒可以摆出几个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吗?

  1.小组合作:用8根、9根、10根……15根、16根小棒摆出独立的正方形。看看能摆出几个,还剩多少根?(每组准备的小棒根数不同,共分成以下9种情况)

  2.根据摆出的小棒图,列出除法算式。

  (二)交流反馈

  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三)观察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观察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2.组织学生讨论:(1)你们发现余数有什么规律?(2)余数可能是4、5、6……吗?为什么?

  (3)余数和谁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4)学生举例验证。

  3.教师小结并板书:余数<除数。

  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体会商与余数的名数的确定方法。

  2.填一填:()÷6=7……口。思考:口里可以填哪些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集体交流。明确根据“余数要比除数小”来确定余数。

  五、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1.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2.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28.【参考答案】

  (1)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助跑有节奏,起跳有力。

  教学难点:助跑与起跳紧密结合。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改进跨越式跳高助跑和起跑相结合的动作方法,发展跳跃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游戏教学发展身体协调能力和身体平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和创造力。

  (3)练习方法及理由

  ①助跑起跳击掌

  方法:学生两人一组,彼此观察对方助跑起跳击掌的练习,从而对彼此的练习动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理由: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指导,实现学生彼此对短距离助跑,最后一步节奏要快,起跳有力的理解。同时,实现两臂经体侧向前上方击掌,以带动身体积极向上的练习。

  ②利用学校自然环境发展学生弹跳力

  方法:有效利用操场周边杨树垂下来的枝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高及弹跳力,自由选择一个可以用手触得到的枝条。

  理由: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然环境因素的能力,实现课堂与生活的结合,从而在生活中也能实现学生助跑与起跳的练习。

  ③利用场地器材开展跳四方皮筋

  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组,利用准备好的四方皮筋,进行分组练习。

  理由:用设定的条件,使学生在练习中用有力脚起跳,摆动腿积极上摆。

  2016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卷(2),华图网校推荐您关注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获取更多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资料,及针对性课程。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2016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卷(2)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

  1234  共4页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