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公务员时政热点解读:我国首次开启生态保护红线战略
红线,是管控所有重要生态空间的实线
初春时节,走进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满眼皆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们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为211.9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23.2%。”青原区环保局副局长王昭荣告诉记者,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后,这一区域就实行最严格的管控,禁止一切与生态保护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
一条生态保护红线,要能够管控所有重要生态空间。这条线应该怎么划?哪些区域要进入红线?
开展科学评估,是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性工作。意见提出,各省区市形成生态保护红线,环保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进行技术审核并提出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后由各省区市政府发布实施。在此基础上,进行衔接汇总,才能形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并将向社会公布。
鉴于海洋国土空间的特殊性,意见特别强调,由国家海洋局根据意见组织划定并审核海洋国土空间的生态保护红线。
环保部负责人说,从空间范围看,生态保护红线应至少包括: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明确的禁止开发区域,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文化自然遗产,以及国家公园、湿地公园、饮用水源地等,这些区域都是法律法规具有明确保护和管理要求的;此外,各地认为有必要严格保护,事关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区域,也应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如生态廊道、极小种群栖息地等。
陆军介绍,从2012年起,环保部就开始探索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也开展了相关试点。到目前为止,全国31个省份都已开展了这方面工作。江苏、天津、江西等10个省份已公布本地的生态保护红线。吉林省还计划将东北虎豹生态廊道和白鹤、丹顶鹤等候鸟迁徙栖息地区域等全部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区。
只有具备明确的边界,生态保护红线才能清晰落地,便于管理。环保部负责人说,要将红线边界落到具体地块。生态保护红线落地后,要查明各类基本信息,形成生态保护红线数据“一个库”、分布“一张图”,在勘界基础上设立统一规范的标识标牌,让公众真实感受到生态保护红线的存在。
记者注意到,有的地方把永久基本农田纳入了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对此,陆军表示,这是不合适的,意见发布后,各地可能还要进行后续调整完善。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