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公务员时政热点解读:我国首次开启生态保护红线战略
红线,是必须严防死守的高压线
划定红线是基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才是关键。
意见提出,实行严格管控,生态保护红线原则上按禁止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
控制开发,对一些地方来说可能意味着项目流失,需要地方政府“痛下决心”。
位于赣闽交界处的江西省资溪县坚持“生态立县”。为保护生态环境,近3年来,这个财政收入仅6亿多元的县婉拒了近百个工业项目,累计投资额300多亿元。同时,由于淘汰、关停不利于生态环保的产业,这个县每年财政损失达上亿元。
“拒绝这些项目,县领导没有哪个反对,老百姓更是拥护称赞。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追求GDP增长,早成为资溪人的共识。”资溪县环保局局长龙为民说。
记者看到,为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意见提出10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强化生态保护红线刚性约束,形成了一整套管控和激励措施。
生态保护红线要借助大数据的力量。据介绍,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尚未形成,范围和要素覆盖不全,监测监控能力薄弱,生态监测数据数量少、孤岛化严重,不能适应生态保护和监管工作的需要。
意见提出,建设和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综合监测网络体系,及时获取监测数据;建立国家监管平台,提高管理决策科学化水平,及时核查和处理违法行为。这将有助于实现生态监管由被动应对向主动发现、及时处理转变。
然而,严守红线的主要因素在人,关键在领导干部。
意见提出,创新激励约束机制,对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并提出根据需要设置生态保护红线管护岗位,提高居民参与生态保护积极性。
“生态保护红线能否守得住、有权威、效果好,应当有一个对保护效果进行衡量的‘尺子’和对地方政府工作成效进行评判的机制,生态保护红线评估和考核显得尤为重要。”环保部负责人说。
为抓住领导干部这“关键少数”,意见强调要严格责任追究,尤其是对造成生态环境和资源严重破坏的,要实行终身追责,责任人不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退休,都必须严格追责。
专家表示,生态保护红线,不仅要划在我们的生态空间,更要划进大家的头脑中,才能切实推动我们的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保住我国的生态安全底线和生命线。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