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公务员综合备考:人口过度集中加剧大城市“拥堵病”
数据显示,北京中心城区就业岗位从2010年的745.9万个增至2014年的815.8万个,人口和岗位的过于聚集,直接导致中心城区交通压力过大。
据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网站消息,3月28日,北京市规划国土委发布通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草案已经编制完成,为充分征询和吸纳公众意见,从即日开始,对草案进行公告。草案提出,人口方面,2020年,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
在人口与就业数字背后,周正宇指出,北京交通拥堵指数比2007年下降22%,交通拥堵加剧的势头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总体上仍存在道路堵、停车乱、地铁挤、公交慢、换乘不便等问题,且十分突出。与此同时,地面公交线网服务设置了快线网、普线网、支线网,同时开设了定制公交班车、夜班车、小区班车,在多样化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广度、深度、力度都相差甚远。
对此,多位专家表示,必须将人口、就业的空间疏解与交通问题结合起来,才能推进城市病与交通病的共同治理。
——调整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优化就业岗位分布,使交通时空分布更趋合理。从国内外历史经验看,城市规划完善才能从本质上解决海量人口出行问题。
“城市规划必须考虑交通承载力。很多国家的经验是让土地和交通部门结合,某个地方能否盖楼让交通测算说话。”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说。
“仅仅改善轨道交通而不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只会使人口过多地向中心城区聚集,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出行难题同时有效数解人口。”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说。
天安门往东,通州副中心正在如火如荼建设。未来的副中心,将构建15分钟生活圈,实现生活社区的24小时运作。周正宇说,通州要确保“零交通病”,为北京交通问题治理绘制一个成功的样本。
——对交通需求总量控制仍然要与合理满足出行需求、提高公共交通供给相结合。
近年来,北京市严格实施小汽车限购政策,对于限制小汽车快速增长、控制过度交通需求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陆化普指出,交通供给能力提高过程中,供求关系必然有阶段性提高,可以通过适当的需求管理措施进行调节,但一定要以提高公共交通的供给能力为核心,否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实现交通一体化。
未来,轨道上的京津冀将优先实施对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重要作用的项目。其他项目将结合城市群产业、人口布局调整合理优化建设方案。
目前,北京已经规划了8条市郊铁路,整个网络的长度达到1020公里。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朱颖慧说,交通和城市功能互相作用、彼此促进,将释放更多的“轨道红利”。
“轨道交通为区域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破解北京周边地区的‘洼地效应’,区域均衡发展目前已经迎来最好的机遇。”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说。
放眼未来,解决北京“海量人口”出行这一大难题仍然任重道远——“要把治理交通拥堵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标本兼治和硬软件并重,注重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努力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有力支撑。”蔡奇说。
更多备考信息请关注2017年公务员考试频道!
【好课推荐】2017年多省联考“成公智胜”全程系统套餐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