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公务员面试热点:产妇坐月子中暑身亡引热议
新华网:产妇被热死,坐月子中的“老规矩”该何去何从
不能洗澡、不能吹风、不能下床、不能刷牙……自古以来,这种坐月子的传统方式代代相传,沿袭至今,并且“捂月子”也成为不少人的共识。虽然呵护了祖祖辈辈产妇的康健,但一味的盲从“老规矩”,多少让传统变了味。有些做法虽沿袭多年,但为何要这么做,当地人或许也说不出缘由,只知道一味地盲从,并且往往遵守得较为严格,且由于是为了产妇好,产妇明知难受,有时也不好拒绝,给产妇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甚至造成了实质性的伤害。
坏心办坏事,自然有法律来惩治,可好心办坏事,就有些复杂了,而恰恰是这种情况,才是令人最防不胜防的。
这位产妇的死亡虽然属于低端个案,但因要“捂月子”导致的悲剧远不止一例。无独有偶,某年春节期间,上海一名产妇因为在坐月子期间坚决不活动身体,导致肺动脉血栓死亡;在家“坐月子”又碰上高温天,乌鲁木齐一名产妇因休克被送医院救治,后被诊断为“围产期热射病”。
看到此类行为,我们会觉得荒谬。事实上,多年来,媒体和专家早已将坐月子的种种陋习驳斥过,但为何还是逃不过悲剧?笔者认为,愚昧是对类似悲剧最好的注释,也成为了因“爱”而死的最大要素。一名产科医生曾表示,“古代产妇不能见风,是因为保暖条件不足,怕孕妇着凉。而如今的生活环境不一样了,只要注意保暖、不对着风口吹即可,大可不必‘捂月子’。”由此可见,传统的未必是正确的、科学的。传统“坐月子”中的一些习俗到了需要重新审视和改正的时候了。
当然,民间坐月子的误区,其实都有它产生的土壤,人们之所以会相信,多数是源于对医学知识的不了解或误解,食古不化者毕竟也属极少数。摒弃坐月子陋习,关爱母婴健康,科学度过产褥期,需要科普工作者的努力和民众对习俗的去伪存真,以避免产妇“捂月子”被热死的悲剧发生。(于子茹)
红网:坐月子被“热死”是产妇话语权缺失
每到三伏天,如何防止中暑总会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不管天气有多热,也总能从各大媒体头条上找到产妇坐月子被捂坏的新闻。随之而来的是一顿口诛笔伐,旧观念是多么愚昧,陋习是如此让人痛恨,“捂月子”是否科学也一直是老一代和年轻人争议不下的“复杂”论题。
坐月子的习俗最早记载于我国西汉时期《礼记内则》,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人称之为“月内”,为产后必须的仪式性行为,认为女性产后是人体气血最为虚弱的时期,需要一个月养护才可以身体恢复,故称“坐月子”。民间传统认为,坐月子不能随便活动,具体来说,比如三日之内不准下床,一月以内不许出房门,也不准上街,只准在室内吃、住,更不能吹电扇和空调,甚至不能洗头洗澡,总之必须一个字“捂”。
将“捂月子”称之为传统观念现代应用的典型,一点也不为过,而且有这一传统观念并且虔诚奉守的家庭也不在少数,其比例与家庭成员年龄结构相关联。之所以这一观念在当前医学进步背景下依然很有“市场”,与产妇生育期间在家庭中话语权缺失不无关系。
产妇经历多次身份转变后,或多或少出现的缺位感是导致话语权缺失的重要原因。从刚入门的媳妇到怀孕后的孕妇,再到分娩后的产妇,这其中女性生理、心理包括情感的变化,只有过来人自己可以体会。从妙龄少女到岁月不饶人的妇女,是自信心一天天的消磨殆尽,在老一辈丰富的“经验”灌输面前,只得节节败退,不断妥协。观念绑架者经常以过来人自居,最多的还是在“婆婆”身上体现,认为这点“炎热”考验不足为惧,动不动的“想当年”也成为了不能拒绝的撒手锏。
除此之外,媒体对于坐月子问题,更多热衷于如何护理和注意,却很少提及此过程中产妇心理的环境困境,特别是与旧观念冲突的问题。同样,家人在呵护产妇坐月子期间,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养”,而忽略了产妇怎么“想”,再多抱怨都被劝以一个“忍”字了之。淄博这起悲剧就是忍无可忍还要忍的无奈体现,无法想象在这个过程之中,该产妇经历过多少次的无助与绝望,无知与良知仅一字之差,却拉开了如此天壤之别的距离。
被“热死”的产妇在整个事件中是无辜的,人在生存困境下的挣扎也敌不过被上锁的观念。虽然当下已不至于有鲁迅笔下“血馒头治病”的荒谬所为,但产妇乃至科学话语权在悠悠众口下的弱势与缺失,理应成为被严肃正视的现实问题。(冷洋)
东北新闻网:产妇坐月子中暑身亡 莫让老传统毁了幸福感
坐月子算是一种“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了。在生产后,产妇不能吹风、不能洗澡、不能刷牙,甚至不能下床走……这样的坐月子方法世代沿袭,流传至今。新妈妈一边享受着初为人母的喜悦,一边承受着“都是为你好”的观念和习俗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月子在西汉《礼记内则》中被称为“月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产后必须的仪式性行为。且由于古代生存条件差,医疗设施不完备,很难保证有清洁的水源和温暖的环境,所以才有了坐月子这一习俗,为的是将产妇的危险系数降到最低。现如今医学昌明,卫生条件大为改善,人们对医学知识的理解日益加深,可很多地方的人们还是打着“祖先智慧”的旗号唬人,固守一些过时落后、没有科学依据的“老规矩”。
所以见得,传统的未必全是正确的、科学的。这些年发生类似事件的产妇们,不只是被捂月子“热死”,更是深受传统陋习的毒害。传统“坐月子”中的一些习俗亟需依据时代的变迁重新审视和改正。
除此之外,家人在护理产妇月子期间,更多地考虑到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其恢复身体,往往忽略了产妇的心理困境。身份的转变带来的情绪紧张,身材的改变带来的心理落差,特别是与旧观念冲突时却要忍而又忍的无助和绝望,都是降低产妇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那些流传至今的传统规矩,必然有他的可取之处,但如今时过境迁,更应该改变价值观念,去伪存真。辩证的对待、发展、运用传统习俗,依据个人的身体素质,为孕妇生产、休养提供科学护理措施,遵守科学常识做好休养,才能让月子更“时髦”,更幸福,更具有时代气息。(秦文韬)
华图解析: 产后“坐月子”是我国特有的习俗,其最早记载于西汉的《礼记内则》,称之为“月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坐月子的目的是为了摆脱月子病,也就是说,如果月子里不注意会落下一些病根。
然而,这么炎热的夏季,女子却依旧长衫长裤。虽然出发点是为了怕女子落下“月子病”,将来“怕冷怕风”,但是,也要讲究方法,否则,不仅让一些年轻人承受了身体上的痛苦,也承受了精神上的折磨,虽然说,这位产妇的死亡属于个案,但因要“捂月子”导致的悲剧远不止一例。
2015年8月,家住上海奉贤区的一产妇,在坐月子期间出现中暑现象,因为家里处置不当,产妇情况十分危急。随后,产妇被送到医院救治,最终经抢救无效身亡,留下了出生刚十天左右的孩子。
2010年7月,潍坊一产妇凌晨被送到医院抢救。当时,产妇脉搏细弱、神志模糊、血压偏低,处于重度昏迷状态。据她的家人介绍,当天是她生完孩子第六天。为了避免受到风寒,家里室内平均温度在36℃左右,产妇的头脚都捂着,身上还穿着秋衣秋裤。最终,由于中暑严重,该产妇不治身亡。
说实话,既然是从古代沿袭下来的习俗,自然有其可取之处,但是,也要懂得去伪存真,同时,也需要医生、营养师、月嫂等专业人士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产妇“捂月子”被热死的悲剧发生。
以上就是2017年公务员面试热点,希望可以帮助考生们顺利备考面试,更多公务员面试热点解析尽在2017年公务员面试热点大汇总专题。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