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言语题量从07年开始一直保持着40道题,而言语也一直成为很多同学的软肋,很多同学在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一行测模块上几乎不花什么时间准备,其实言语的方法和技巧还是有不少的,除了最常见的关联词法和行文脉络法,标点符号在解题中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提示我们答案的方向。特别要我们引起注意的就是问号,问号有三类,反问、疑问、设问。反问句是提出问题,答案在句子里的,疑问句提出问题没有答案, 设问句有提问有答案。通过下面几道例题来详细介绍下问号在题目中的用法。
例1 从1901年到1961年,诺贝尔文学奖几乎完全为欧美白人垄断;60年代后亚、非、拉美作家占多数;90年代则完全没有欧美白人作家获奖。而60年代以后正是欧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这是否意味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使文学作品失去人文魅力?
这段话主要支持的观点是( )
A.科技高度发展可能使文学中的人文精神走向浅薄
B.不排除技术和科学的干扰,就没有优秀文学作品
C.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产生在落后的国家和地区
D.科技发展是以文学作品丧失人文魅力为代价的
这道题很多同学会容易误选D,正确答案是A。我们来看看这题怎么速答。我们发现文段前面是以分号联结的并列结构,最吸引我们的就是文段的最后一句话,而这句话是一个问句,有的同学没有理解好,认为这句话是想说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文学作品失去人文魅力是必然的因果关系,从而误选D。而这句话是说“是否意味着·······?”这就是一个不确定的语气,是一个没有确定答案的疑问句,而不是反问句。而只有A选项是不确定的语气,提到“可能使”。因此正确答案是A。如果这句话表达成“难道这不正意味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使文学作品失去人文魅力吗?” 那么就变成一个反问句,意思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事文学作品失去人文魅力,那么D才可能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