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在答题纸上作答;
4.请在指定位置作答,在草稿纸上或者其他地方作答一律无效。
二、给定资料
1.全国“两会”期间,有的代表、委员提出,我国农村的社会救助目前还存在地区不平衡的现象。
按照他们提供的调查数据,对于农村社会救助资源供给的开发。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或者是国际社会,都有很大的开发空间。从政府对社会救助资金的投入来看,存在着总量不足的问题。以2002年为例,“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社会保障补救支出”和“全国社会保险金”三项支出方额为1716.5亿元,但投入到社会救助方面的资金总量还不到100亿元。
从2002年的情况来看,国家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总量增加了。但增量部分都投到了社会保障,并没有投入到社会救助,尤其是农村社会救助领域。
2.当前农村社会救助,主要包括临时性的贫困救济、灾害救济、农村五保救济、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由于农村社会集能力、个人支付能力低,社会保障基金缺口大,筹集资金贫乏,社会物质保障基础薄弱,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组织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做过种种努力,但是农村社会救助仍然存在种种问题。
某镇辖17个行政村,114个村民小组,拥有耕地32000亩,有农户8900户,32340人,其中农业人口29740人,非农业人口2600人,全镇60岁以上老人达到2966人,贫困户达326户,735人。农村弱势群体中,绝对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25元)占3.6%,相对贫困人口2800人,(年人均纯收入626~865元)占8.6%。在我国经济收入差距巨大、层次分明的社会结构中,最明显且较大的一个弱势群体就是相对于城市居民而存在的农村居民,而农村居民中为温饱问题所困扰的人口,又是社会结构中最底层的弱势群体。
据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某镇农村弱势群体人口,包括自产自食农产品折价的人均纯收入仅916元,尚有一定数量的农户人均纯收入低于625元。大多数农村弱势群体农户举债度日,经济收入不能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按目前低于中等水平的消费品市场价格折算,625元的年收入只能折合大米260公斤,蔬菜390公斤,肉类125公斤,植物油104公斤,食盐347公斤,根本无法顾及其他的消费需求和个人发展需要,这就表明还有一部分农村弱势群体尚未解决饱暖问题。
截至2006年3月,我国各地农村一直沿用的是1994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近年来,各地区的农村五保救济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经济形势、经营管理方式的变化,五保供养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
据调查了解,某镇应保五保供养人数为197人,已落实五保待遇109人,由于财政资金缺口大,应保未保人数达88人,2005年龙头镇财政拨付五保供养费33200元,按197人计算,平均每人每年168元。镇敬老院集中供养37人,如按每人每月150元标准拨付,全年共需55500元,敬老院需自筹22300元。财政供养160人,如按每人每年300元计算,需要48000元。以上两项共需l03500元,与镇财政实际拨付33200元相差70300元的资金缺口。五保供养实际上捉襟见肘,这无疑给镇、村两级本来拮据的经济雪上加霜。
3.据报道,全国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月人均救助水平最高的达到344元,最低的只有100元左右。而农村社会救助与城镇低保相比,其救助水准显得更低,以2002年为例,农村社会救助对象总数为6000万人,得到救济的传统救济困难户为17174万人,五保户213.3万人,其他救济对象250.5万人,以上三类人相加得到救济的人数为2235.5万人.年人均749元,月人均62元,如果按照社会救助对象总数计算,月人均23元。在救济方面,农民总数为3.7亿人,直接经济损失l717.4亿元,国家用于灾民生活的救济款为40亿元。人均10.8元,更是杯水车薪。
城镇公民基本上得到了宪法所规定的物质保障权利,贫者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病者有医疗社会救助,大病不用愁,下岗者有社会救助,以待东山再起;老者有养老社会救助,颐享天年,而作为农村公民则对宪法所规定的这种物质保障权利大邢分不能得到,病者无医疗社会救助;失业者无失业社会救助;贫者(灾者)所得到定期社会救济和临时社会救济并非是“应保尽保”往往只有16%—50%的贫困者受惠;老者得到救助的也并非是全体老人,只有“三无对象”的五保户,甚至连五保户也只有70%左右得到救助。目前,我国的农村社会救助处于一种无法律可依、无程序可循的无序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