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招考资讯 >公务员丨人情不要变负担

公务员丨人情不要变负担

2020-10-16 17:05  |  华图在线  |  责编:许岩 点击收藏

  热点概况

  一个“双节”假期最多可以吃几台酒席?答案也许是23台。日前,贵州毕节的雷先生国庆中秋前后10天,需要赶场“吃酒”23场次,送出去礼金高达4800元的新闻“火”了。他的女儿称,仅仅10月1日就扎堆了8台宴席,一边是外甥女结婚,一边是侄儿子结婚,他的家人只能分工,有的去这家捧场,有的赴那家应酬。以至于,长假期间他们家都用不着开火做饭,因为家人几乎都在外面“赶场子”。排满的档期让雷先生很困扰,一个月的工资完全不够要随礼的份子钱。这种现象在近年来的广大乡村地区司空见惯。

  各方观点

  南方都市报:碰到喜事,邀请好友亲朋齐聚一堂聚个餐聊个天,无可厚非,但没必要大吃大喝,没有必要动辄配置昂贵名酒与珍稀佳肴,更加没有必要动辄成千上万的随礼。殊不知,礼金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心意。每个人或许都可以从自身做起,小事不摆酒,或只选择小范围聚聚,提倡不随礼、不收礼。

  经济日报:名目繁多的宴席、五花八门的礼金、节节攀升的彩礼……一段时间来,部分农村地区因“穷讲究”,导致随礼返贫、因婚致贫屡见不鲜。热衷“穷讲究”,最终“讲究穷”。乡风异变成了农民小康路上的沉重负担。

  四川经济:良好的人际感情绝非寄托于金钱之中,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平日和亲友多联系,在生活上相互帮助,需要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远比这酒席上的份子钱实在的多。

  深度分析

  (一)人情消费危害:

  1.增加了百姓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人情整酒风、大操大办风和庸俗表演风不仅直接制造了浪费,也给吃酒席的人带来了人情负担。人情酒席越密集,人情就越多,负担也就越大。尤其是对于中西部农村的农民来说,收入来源本来就不多,整体收入并不高,年收入中的一大部分用于人情开支,会缩减家庭其他方面的开支,影响家庭生活的水平和质量,阻滞家庭发展。

  2.带来了百姓之间人情的异化。

  人情的异化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人情形式的异化,也就是指酒席越办越多,以前不能用来办酒席的事由也可以用来办了。人情的周期被打破,过去只要在人生转折点上才能办的酒席,现在“隔三差五”就办。赶人情的形式强行改变,本来酒席是人情双方沟通的重要方式,现在很多是“钱去人不去”,完全没有了人际交往的意味。另一个是人情功能的异化,也就是人情的社会纽带功能失去了传统的意义,甚至走向了反面。

  3.造成了社会关系的功利化。

  一是相互之间算计成分增加。人们不仅在算计自己送出去的人情礼金的数量,以及想着法子怎么通过办酒席收回人情礼金,还要算计着怎么从其他人手中收取更多的人情礼金。二是人们办酒席不再考虑他人的感受和社会舆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三是人们之间的攀比愈发激烈。在人情酒席中,人与人之间不仅攀比办酒席的次数和收入人情的数量,还攀比赶人情的数额;不仅攀比办酒席的规模和档次,还攀比歌舞表演的热闹程度。

  4.制造了民俗文化异化的风险。

  人情及酒席中的仪式过程,是中国典型的传统民俗文化,具有整合社会、滋润文化生活、传承优良传统、净化社会风气的功能。而“人情之痛”则可能制造了民俗文化异化的风险,比如,大操大办的风气,使得酒席成为人与人之间攀比炫耀的载体,失去了举办仪式本来的意义。

  (来源:人民论坛网 有删减)

  (二)面对扎堆酒席,应如何去做:

  1.量力而行,避免让礼金成为负担。

  一方面,自家有什么喜事要办时,尽量缩小知会范围,降低交往、宴请标准,减少不必要的礼节,尽量把酒席办得节俭、平实、文明、健康。另一方面,参加别人的宴请不妨转变观念,努力以个体的革新推动周围环境的改变。遇喜事不必一味送礼金,可以送一束浪漫的鲜花,或发一条问候的短信,或点一首深情的歌曲,既表达了情意,又不增加各方负担,并富有时代气息,真正让礼尚往来回归正常的感情交往,成为互惠互利且整体上有利于增进社会利益的人情消费。

  2.有选择性的参加酒宴。

  对那些专门“冲着礼金”去的酒宴坚决说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论年龄是不是高寿、是不是很年长的,每年都要大摆一下酒席,以彰显自己的身份或者地位或者是人际关系,此类酒席跟寿宴没有什么关系,也成为了一种因为随礼而举办的酒席,对于这类酒席,参加不参加意义并不是很大,能不去的尽量不去。

  3.政府要帮助引导建立一些正能量的社会组织。

  政府要帮助引导建立一些正能量的社会组织,通过这些正能量社会组织来帮助村民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制定村规民约,提倡把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弘扬孝道、尊老爱幼、扶残助残、和谐敦睦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如一些地方建立的红白喜事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对奢侈豪华的婚礼等进行干预,从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值得更多地方推广。

  4.政府对不良风气进行干预

  作为政府部门,要通过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端正人民群众的人情观,提升乡村文明程度,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民俗观,自觉远离攀比,让新风尚充沛社会,让正风压倒邪气。

  参考文章

  别让“份子钱”把喜事变负担

  一个“双节”假期最多可以吃几台酒席?答案也许是23台。日前,贵州毕节的雷先生国庆中秋前后10天,需要赶场“吃酒”23场次,送出去礼金高达4800元的新闻“火”了。排满的档期让雷先生很困扰,一个月的工资完全不够要随礼的份子钱。“份子钱”一般是你来我往,能够起到加深人际关系的作用,是民间的一种习俗。然而,随着“份子钱”的数码加大,一些地方逢喜事就办酒宴之风愈演愈烈,导致“份子钱”成了一种沉重的人情负担。

  办酒席这种现象在近年来的广大乡村地区司空见惯,但原因更倾向于彰显家族兴旺和变相的成本回收。原本办酒席的意义在于可以融洽邻里关系,拓展社会资源,有无血缘关系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酒席搞好邻里关系,日后办事行个方便。城镇化背景下,乡村空心化状况比较普遍,只有等到过节尤其是春节、国庆和五一等长假,乡村的常住人口才恢复到正常水准,很多人便借节日人多之便筹办红事。在笔者的老家湖北黄冈,不少人把老人的寿辰提前在春节期间举行,也是这个理。举办宴席和随礼,是维系和巩固乡村人际关系的重要渠道,大办特办酒席有特定的社会与文化逻辑,可以彰显家族显赫、财力雄厚与人丁兴旺;也有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成本收益考量,借此拿回之前送出去的“随礼金”。

  想彻底治愈根子上的毛病,并非一日之功。某种程度上,办酒席成为一种社会资本的炫耀工具,而爱面子、讲排场、崇尚攀比很大程度助长了办酒席的风气。以至于,办酒席的理由五花八门:升官了要办,发财了要办,儿子进了重点小学要办,女儿十岁生日要办,母亲五十岁生日要办,结婚十周年要办,凡此种种。而办酒席必然要随礼,但这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而言无疑是沉重的负担。笔者对湖北黄冈老家的调查发现,办酒成风,吃喝成风,随礼成风,这种陋习十分猖獗,“随礼”占据绝大部分村民一年支出中的最大份额。赴宴,得掏不菲的礼金,还担心礼金微薄,面子上过不去;推辞,人家说你不给面子,有得罪人家和关系破裂的风险。很多人都向我倾诉了这样的纠结与苦衷:其一,中国农村世世代代讲的是人情关系,而维系关系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办酒吃饭喝酒;其二,随礼已是大形势,大家都这样子随礼,你不随或礼金太单薄,怎么办?不是你想攀比,而是形势所迫。换言之,办酒、随礼,具有相当的文化根基。

  在美丽乡村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背景下,要真正做到“乡风文明”,就要求我们在发展乡村经济、振兴乡村产业、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的同时,更需要追求精神交往上的愉悦,而不是一味地攀比与显摆。碰到喜事,邀请好友亲朋齐聚一堂聚个餐聊个天,无可厚非,但没必要大吃大喝,没有必要动辄配置昂贵名酒与珍稀佳肴,更加没有必要动辄成千上万的随礼。殊不知,礼金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心意。每个人或许都可以从自身做起,小事不摆酒,或只选择小范围聚聚,提倡不随礼、不收礼。

  (来源:南方都市报,有改动)

标签: 国家公务员    公务员    国考    
400-8989-766 09:00-21:30
常见问题
  • 课程有效期多久?
  • 有协议班吗?
  • 一课时多长时间?
  • 手机可以观看吗?
  •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 可以下载吗?
  • 课程包含图书吗?
  •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
{literal} {/lite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