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养老金并轨成了公务员加薪的“借口”吗?

养老金并轨成了公务员加薪的“借口”吗?

A+ A- 2014-12-26 08:53  |  新华网  |  责编:田志英 评论 点击收藏
0

  一个热议多年的民生难题终于在年终岁尾有了重大突破。

  我国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这意味着,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将告别“免缴费”时代。

  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个统一、五个同步”。“一个统一”,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五个同步”,即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待遇调整机制与计发办法同步改革,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

  如果顺利实施,不仅终结了备受社会诟病多年的养老双规制的积弊,彰显了公平正义,更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打下更牢固基石——按照国际惯例,政府每向社保投入一元钱,将有望产生十元的消费。

  与之呼应,改革方案提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于是各界关于公务员工资上涨的揣测升温,其中不乏忧虑和质疑。

  在官方公布的700多万“吃皇粮”的公务员队伍中,的确存在收入不均的现象。专家指出,一些基层公务员每月2000余元的收入,还要自己艰难地负担各项社保缴费。对此,一方面应优先提高西部公务员和基层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另一方面应整体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使基层公务员获得收入的上升通道,名正言顺地涨工资。

  不过,即使中央下定决心啃“养老并轨”这块硬骨头,但具体实施的难度仍超乎想象。

  养老并轨的第一个难题是“统”。中国现行养老制度除了体制内外的大双轨以外,还存在着内部的差异,细分之下,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国企职工(买断工龄的和正常退休的),民企职工,军队,农民和自由职业者等,分别享有不同种类的养老待遇。因此,想一步到位将所有人纳入统一的社保体系显然不现实,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期间充满复杂尖锐的利益博弈。

  此次并轨无疑从顶层设计入手,立足公务员养老社会化,将3600万事业单位职工与企业职工实现养老接轨。这需要突破三大难题:体制内的公务员过去从未自己缴纳过养老金,自然也没有什么结余,如何重建与社会接轨的养老体系是个考验;体制内的事业单位存在“老人”和“中人”和“新人”,前两者都有社保并有持续缴费的年限,如何统筹安排还需要有关部门后续出台相关细则加以明确;最突出难点则在于目前公务员不用缴纳养老金却能享受到80%甚至90%的养老金替代率——即退休金约为在职工资的八九成;事业单位职工缴纳养老金但替代率比企业职工高;企业职工一直缴纳养老金,养老金却只有在职工资的约四成。

  并轨以后,会大幅提升企业养老金水平吗?

  恐怕,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而已。

  12  共2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