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名工人农民参加2011年国考 招考向基层倾斜
2011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将于本周日拉开序幕,与往年不同的是,141万余人的“国考”大军中首次出现了171名一线工人、农民的身影,报考海关、国税、铁路公安系统的定向招录职位。这仅仅是个开始,不久之前,甘肃省也确定将在12月底前开展针对工人和农民的公务员招录试点工作。这些举措,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向基层倾斜的要求正相吻合。
从地方到中央,身份限制逐渐放开
此次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一大改革创新,是选择部分中央直属部门的基层单位作为试点,将考录对象扩大到一线工人、农民。其中,国税、海关和铁路公安三个部门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将提供11个县区级以下岗位。
事实上,不曾有任何一项法律法规禁止工人、农民报考公务员。
国务院于1993年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人事部次年颁布的《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中,都未对报考人员的身份、户籍等作出限制;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公务员法》规定,只要是年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等就可以报考相应的公务员职位。但在实际操作中,用户籍和身份对报考条件进行限制的情况并不鲜见,这在事实上将工农排除在公务员考试的范围之外。
这些限制正逐步被打破,地方政府最早向工农考录公务员敞开大门。1995年,作为率先推行公务员制度试点的省份之一,吉林省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公务员,并明确规定农民可以报考,首先打破身份限制,当年就有13位农民因而走上乡镇公务员岗位。同年,河北省也进行了破除地域界限和身份界限的试点,少量优秀工人、农民通过考试录用进入公务员队伍。
山东省近些年来的试点工作似乎能更明晰地表现出工农可报考范围的逐步扩大———1997年,山东首次允许农民报考乡镇国家公务员,41位农民通过考试走马上任;2002年,山东再次允许农民报考县级机关国家公务员,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次;2004年,在山东省招录公务员考试中,身份限制再次放宽,“凡履行了合法就业手续的农民合同工可报考山东省各级机关,不受户籍限制”,这意味着省、市级机关的大门也开始向农民敞开。
对此,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表示,公务员招考正逐步面向基层开放,更加体现了公平公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