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帮助中心 咨询电话 400-8989-766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立即注册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单选题) 阅读某教师有关选修课程的教研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在选修课程中倡导专题阅读否定单篇教学的价值。单篇教学在理解文本脉络结构、揭示文本解读理路、训练核心读写技巧等方面仍具有重要示范作用甚至说教好单篇正开展专题阅读的基础。但高中阶段能仅停留在单篇教学我们从语文课程改革实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现状中得到的共识。专题阅读的真正意义在于给予我们一种语文课程的整体关照意识提醒教师要基于语言实践活动来整合听说读写等多样的语文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语文关键能力。专题阅读也带来诸多挑战比如学习内容的整合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业评价的转型教师角色的转换等等。对上述教研论文的相关分析正确的
  • A. 单篇教学与专题阅读的差异在于课堂容量不同
  • B. 整体关照是指整合语文课程内部各种教学资源
  • C. 关键能力应该包括鉴赏评价、迁移运用等能力
  • D. 专题阅读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和终结性评价方式
正确答案 C
  • 解析

    A项,“单篇教学与专题阅读的差异在于课堂容量不同”这一说法太过片面。B项,对于“整体关照”的理解错误。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资源不限于课程内部,应该课内外相结合。C项,表述正确。关键能力包括鉴赏评价、迁移运用等能力。D项,“终结性评价方式”而错误。终结性评价关注学习结果,有利于对教学活动作出总结性的结论。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应加强形成性评价。
    故本题选C。

  • 考点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教材解读 语文教材解读

  • 来源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第15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①这病毒或细菌最大的麻烦制造者它们的入侵几乎可容忍②这个论断要否认现代医学希望从另一个侧面:在我们会生病的这种机制背后可能另有隐情③从演化的角度讲生病可能我们的身体为了达到另一种目的所产生的一种妥协④但很少有人从一个系统的角度去思考人们为什么会生病⑤很多人认为生病就应该用最直接有效的药物控制症状迅速把问题扼杀在摇篮里因为一旦产生发症身体可能就要遭受更严重的折磨⑥深入研究科学家总会发现这好像一次简单的攻击和防御过程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
  • A. ③①②④⑤⑥
  • B. ③⑥④⑤②①
  • C. ⑤①④⑥③②
  • D. ⑤④③①②⑥
正确答案 C
  • 解析

    第一步,对比选项,确定首句。比较③⑤,③句为详细论述,第⑤句是援引观点,引出话题,两句相比较,⑤适合做首句,排除A项和B项。
    第二步,⑤①和⑤④比较,第⑤句说“身体可能就要遭受更严重的折磨”与“病毒或细菌是最大的麻烦制造者”话题衔接,排除D项。
    因此,选择C选项。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语句表达 语句排序

  • 来源

    2018年浙江省下半年事业单位联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题第13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阅读某教师有关选修课程的教研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在选修课程中倡导专题阅读否定单篇教学的价值。单篇教学在理解文本脉络结构、揭示文本解读理路、训练核心读写技巧等方面仍具有重要示范作用甚至说教好单篇正开展专题阅读的基础。但高中阶段能仅停留在单篇教学我们从语文课程改革实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现状中得到的共识。专题阅读的真正意义在于给予我们一种语文课程的整体关照意识提醒教师要基于语言实践活动来整合听说读写等多样的语文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语文关键能力。专题阅读也带来诸多挑战比如学习内容的整合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业评价的转型教师角色的转换等等。对上述教研论文的相关分析正确的
  • A. 单篇教学与专题阅读的差异在于课堂容量不同
  • B. 整体关照是指整合语文课程内部各种教学资源
  • C. 关键能力应该包括鉴赏评价、迁移运用等能力
  • D. 专题阅读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和终结性评价方式
正确答案 C
  • 解析

    A项,“单篇教学与专题阅读的差异在于课堂容量不同”这一说法太过片面。B项,对于“整体关照”的理解错误。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资源不限于课程内部,应该课内外相结合。C项,表述正确。关键能力包括鉴赏评价、迁移运用等能力。D项,“终结性评价方式”而错误。终结性评价关注学习结果,有利于对教学活动作出总结性的结论。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应加强形成性评价。
    故本题选C。

  • 考点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技能 其他

  • 来源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第15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学习乐器依赖于对抽概念(比如节奏)的理解这种能力对于学好数学非常重要。但数学与音乐之间确切的关系我们仍得而知。以往有的研究将乐器训练与数学成绩关联起来这种关系被高度质疑。比如与没学过音乐的学生相比受过音乐训练的人有更高的数学成绩所有的研究都能找到二者之间的联系。且研究也没排除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比如社会经济背景、动力、教育、家长参与等等。也有可能其他认知因素影响了个体在音乐与数学的成就。有研究表明二者之间的关联可能由高级认知处理能力造成的。比如执行能力可以让人们适应断变化的任务需求学术成就的强有力的预测手段甚至比智力水平发挥的用处还大。而乐器学习能断增强这种能力比如根据断变换的节拍与音符来改变动作。上述材料中提到的高级认知处理能力指( )。
  • A. 领导能力
  • B. 执行能力
  • C. 统筹能力
  • D. 变化能力
正确答案 B
  • 解析

    词句理解题。高级认知处理出现在倒数第二句,接着有“比如”的举例子提示词,说明是对前文的解释,后面均为“执行能力”的解释,所以B正确。ACD在解释内容中都没有体现。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词句理解

  • 来源

    2020年0402民生银行招聘笔试试题-言语第6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习惯了油画技法的观众会难以理解中国古人为什么能有如此奇妙的力。蓝色在油画里多被用于阴影色在风景中深蓝色常常和黑色、绿色配合起来作为暗色使用浅蓝色才会用于天空或明亮水面上的波纹。但细腻的中国画师显比油画家更了解自己的材料媒介会将石青和花青截区分对待花青溶于水它会和画面的底色融为一体它才用来表达阴影感的蓝色而石青则有覆盖性的用了石青就如敷了一层蓝色的粉对于讲究空白意境的水墨画来说这么亮丽的颜色只好用来表达凸出感了。从画家到收藏家都知道这么深的蓝色顶在山巅上这么铿锵有力艳而令人过目忘。文中最后一句的“”指的
  • A. 蓝色的粉
  • B. 表达阴影感的蓝色
  • C. 花青的蓝色
  • D. 石青的蓝色
正确答案 D
  • 视频解析
    免费试看
  • 解析

    第一步,定位代词,就近原则,所问的代词“它”在文段最后。就近原则和寻找相同话题,结合语境,“它”指代前文的“这么深的蓝色”,而“这么深的蓝色”也是一个代词,所以继续往前文寻找“蓝色”话题。再前面讲述的话题是“石青”。
    第二步,辨析选项。A选项是“石青”的喻体,排除。B项和C项都不是“它”指代的主要话题。D选项围绕“石青”展开,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D选项。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代词指代

  • 来源

    2023年0304深圳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考生回忆)第78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面对已经沉迷网络或因其他原因无心学业的孩子一些手足无措的家长往往在无奈之下诱骗乃至强行将孩子送进所谓的“特殊学校”“专修学校”等机构接受所谓的矫正和治疗。________________。父母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能一有问题就找机构应该学会从自身寻找原因。客观地说只要有“我管了你找人管管你”的家长就无法铲除那些通过暴力体罚“治疗”问题学生的机构生存的土壤无非停地更换招牌罢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的一项
  • A. 当然,并不是说要把责任全归咎于家长
  • B. 身为家长,则更应该深刻反省为何自己屡屡将孩子送入“虎口”
  • C. 教育是一门学问,教育问题孩子更是一门大学问
  • D. 但经过治疗的孩子,却平添不堪回首的隐痛,为其他惨剧的发生埋下伏笔
正确答案 D
  • 解析

           第一步,分析横线前后语境。空格前论述一些手足无措的家长将孩子送进一些不好的机构接受治疗,空格后指出家长应该承担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是部分认识不清楚的家长使得暴力体罚“治疗”问题学生的机构有了生存的土壤。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与下文内容不相符,家长应该是主要责任。B项“更应该……”与前文无法衔接。C项论述的话题是“教育”,话题不衔接。D项是对空格前内容进行转折,且能衔接下文。
           因此,选择D选项。

  • 拓展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语句表达 语句填空

  • 来源

    模拟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两年前一篇《杭州图书馆向流浪汉开放拾荒者借阅前自觉洗手》的报道将76岁的拾荒老人韦思浩推进公众视野老人在图书馆读书看报的画面定格在很多人脑海中。对于这位老人仅仅用“平凡的人做了平凡的事”远远足以概括全部。韦思浩一般人中的生活潦倒一名退休教师在图书馆读书看报源于长期对知识的信仰与追求;他长年捐资助学自觉洗手看书则体现了道德文明的一面。韦思浩真正打动人的地方就在于他既有文化也有文明既有教育也有教养。网友把他称为“精神世界的拾荒者”说明了一切。 根据这段文字“精神世界的拾荒者”的内涵
  • A. 韦思浩老人
  • B. 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
  • C. 精神世界丰富多彩
  • D. 在精神世界对知识和文明充满信仰与追求
正确答案 D
  • 解析

    第一步,定位“精神拾荒者”在文段的尾句,指的是韦思浩受追捧的原因。结合语境“他既有文化也有文明,既有教育也有教养”,这是原因,意思是韦思浩老人对知识和文明充满追求。
           第二步,对比选项,只有D选项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A项:没有点明韦思浩受追捧的原因。
           B项:表述不明确。
           C项:精神世界丰富多彩,文中并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词句理解

  • 来源

    模拟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学习乐器依赖于对抽概念(比如节奏)的理解这种能力对于学好数学非常重要。但数学与音乐之间确切地关系我们仍得而知。以往有的研究将乐器训练与数学成绩关联起来这种关系被高度质疑。比如与没学过音乐的学生相比受过音乐训练的人有更高的数学成绩所有的研究都能找到二者之间的联系。且研究也没排除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比如社会经济背景、动力、教育、家长参与等等。也有可能其他认知因素影响了个体在音乐与数学的成就。有研究表明二者之间的关联可能由高级认知处理能力造成的。比如执行能力可以让人们适应断变化的任务需求学术成就的强有力的预测手段甚至比智力水平发挥的用处还大。而乐器学习能断增强这种能力比如根据断变换的节拍与音符来改变动作。上述材料中提到的高级认知处理能力指( )。
  • A. 领导能力
  • B. 执行能力
  • C. 统筹能力
  • D. 变化能力
正确答案 B
  • 解析

    词句理解题。高级认知处理出现在倒数第二句,接着有“比如”的举例子提示词,说明是对前文的解释,后面均为“执行能力”的解释,提到“执行能力可以让人们适应不断变化的任务需求,是学术成就的强有力的预测手段,甚至比智力水平发挥的用处还大”,所以高级认知处理能力是指执行能力,答案为B。ACD在解释内容中都没有体现。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词句理解

  • 来源

    2020年1026中信银行(财会岗)招聘笔试试题-言语第5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有些老人因害怕死亡而苦恼年轻人害怕死亡可以理解的有些年轻人担心他们会在战斗中丧生到会失去生活能够给予他们的种种美好事物他们就感到痛苦这种担心无缘无故的情有可原的。但对于一位经历了人世的悲欢履行个人职责的老人害怕死亡就有些可怜且可耻了。这段话意在强调:
  • A. 年轻人害怕死亡是理所当然的
  • B. 体验过人间百味的老人不该被死亡的恐惧所困扰
  • C. 年轻人和老人在面对死亡的恐惧时是不一样的
  • D. 死亡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可怕
正确答案 B
  •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提出年轻人害怕死亡是可以理解的,并解释了原因,随后通过转折关联词“但是”引出重点,强调经历了人世悲欢的老年人不应畏惧死亡。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体验过人间百味的老人不该被死亡的恐惧所困扰”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B选项。

  • 拓展

    A项:“年轻人害怕死亡是理所当然的”,转折前面的内容。C项:“年轻人和老人在面对死亡的恐惧时是不一样的”,文段并未具体说明面对恐惧“有何不同”,而且不是文段重点。D项:“死亡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可怕”主体应该是“老人”而不是“人们”。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意图判断,一般类

  • 来源

    2017.4.22北京市朝阳区事业单位《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题第52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学习乐器依赖于对抽概念(比如节奏)的理解这种能力对于学好数学非常重要教学与音乐之间确切的关系我们仍得而知。以往有的研究将乐器训练与数学成绩关联起来这种关系被高度质疑比如与没学过音乐的学生相比受过音乐训练的人有更高的数学成绩所有的研究都能找到二者之间的联系、井目研究也没排除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比如社会经济背景、动力、教育、家长参与等等也有可能其他认知因素影响了个体在音乐与数学的成就。有研究表明二者之间的关联可能由高级认知处理能力造成的比如执行能力可以让人们适应断变化的任务需求学术成就的强有力的预测手段甚至比智力水平发挥的用处还大。而乐器学习能断增强这种能力比如根据断变换的节拍与音符来改变动作。上述材料中提到的“高级认知处理能力”指( )。
  • A. 领导能力
  • B. 执行能力
  • C. 统筹能力
  • D. 变化能力
正确答案 B
  • 解析

    由文段“二者之间的关联可能是由高级认知处理能力造成的,比如执行能力可以让人们适应不断变化的任务需求”可知,“高级认知处理能力”指的是“执行能力”。A项“领导能力”、C项“统筹能力”、D项“变化能力”文段均未提到。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词句理解

  • 来源

    2018年1018中信银行招聘笔试试题-言语第4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学习乐器依赖于对抽概念(比如节奏)的理解这种能力对于学好数学非常重要。但数学与音乐之间确切地关系我们仍得而知。以往有的研究将乐器训练与数学成绩关联起来这种关系被高度质疑。比如与没学过音乐的学生相比受过音乐训练的人有更高的数学成绩所有的研究都能找到二者之间的联系。且研究也没排除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比如社会经济背景、动力、教育、家长参与等等。也有可能其他认知因素影响了个体在音乐与数学的成就。有研究表明二者之间的关联可能由高级认知处理能力造成的。比如执行能力可以让人们适应断变化的任务需求学术成就的强有力的预测手段甚至比智力水平发挥的用处还大。而乐器学习能断增强这种能力比如根据断变换的节拍与音符来改变动作。上述材料中提到的“高级认知处理能力”指( )。
  • A. 领导能力
  • B. 执行能力
  • C. 统筹能力
  • D. 变化能力
正确答案 B
  • 解析

    词句理解题。第一步,定位原文。“高级认知处理”出现在倒数第三行,接着有“比如”的举例子提示词,说明是对前文的解释,所以B正确。第二步,对比选项。选项A“领导能力”、选项C“统筹能力”、选项D“变化能力”文段均未提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词句理解

  • 来源

    2019年1029浦发银行招聘笔试试题-言语第6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中东的民主化一个表面的形式要整合成稳定的民主极为困难的事情。平时我们所理解的民主化往往推翻某一个派别或个人的专制统治但其实推翻专制之后的民主化进程更艰难得多的。中东多数国家同于日本、韩国这样的单一民族国家人们往往难以理解中东国家政治进程多么复杂。关于这段文字以下理解有误的
  • A. 平时我们所理解的民主化过于狭窄化
  • B. 中东多数国家并不是单一民族国家
  • C. 人们对中东国家政治进程想象得太简单
  • D. 单一民族国家民主化进程比多民族国家顺利
正确答案 D
  •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平时我们所理解的民主化,往往是推翻某一个派别或个人的专制统治,但其实推翻专制之后的民主化进程是更艰难得多的”,符合原文。B项对应“中东多数国家不同于日本、韩国这样的单一民族国家”,符合原文。C项对应“人们往往难以理解中东国家政治进程是多么复杂”,符合原文。D项对应原文最后一句,“中东多数国家不同于日本、韩国这样的单一民族国家,人们往往难以理解中东国家政治进程是多么复杂”,即中东这类非单一民族国家的政治进程相对复杂,但并不能得出“民主化进程不顺利”,属于概念范围的缩小,不符合原文。
    因此,选择D选项。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细节理解

  • 来源

    2011年0528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26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在下列选项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A. 没有石油工业,交通运输等各种工业的发展都是不可想象的。
  • B. 这样重复的课程当然增加了同学们很大的负担,对于青年的健康问题是个极大的矛盾。
  • C. 就在这时,机器忽然发生故障,锅炉不得不熄火了。
  • D. 老干部和新干部要搞好团结。
正确答案 C
  • 解析

    第一步,A项“工业”用词不当。交通运输业应该属于三大产业中的第三产业——服务业。而工业包括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等。A项应改为:没有石油工业,交通运输等各种行业的发展都是不可想象的。
    第二步,B项主宾搭配不当。“重复的课程”是“矛盾”,不合逻辑,无法构成主宾关系。应改为:这样重复的课程当然增加了同学们的负担,这对于青年的健康是个极大的问题。
    第三步,C项没有语病。
    第四步,D项有词汇歧义和语义歧义。“老干部”和“新干部”的区分标准不确定,是从年龄上还是从资历上区分不确定,造成词汇歧义。“团结”的对象不确定,是老干部和新干部之间要搞好团结还是老干部和新干部要和其他人搞好团结,造成语义歧义。
    因此,选择C选项。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语句表达 病句辨析

  • 来源

    2008年0830云南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24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第三人效果”理论指人们在判断大众传媒影响力之际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感知定势即倾向于认为大众媒介的信息对“我”或“你”未必产生多大影响而对“他者”产生可估量的影响。根据以上定义下列涉及“第三人效果”理论的
  • A. 人们认为有关新药的广告或者吸烟有害健康这样的信息对其他人的影响要大过对自己的影响
  • B. 微信的朋友圈中经常会有人分享很多所谓身体“健康”的信息
  • C. 支持限制暴力电影的人,他们支持并不是因为电影会影响到自己,而是认为它们会影响到其他人
  • D. 人们想象他人心目中自己的形象,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由此而产生自我感
正确答案 D
  • 视频解析
    免费试看
  •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大众媒介的信息对“我”或“你”未必产生多大影响;
    ②对“他者”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新药的广告或者吸烟有害健康的信息,属于“大众媒介的信息”,认为这些广告或信息对其他人的影响要大过对自己的影响,属于“对‘我’或‘你’未必产生多大影响,对‘他者’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符合定义;
    B项:分享很多所谓身体健康的信息,属于“大众媒介的信息”,根据“所谓”可知,自己对于健康知识是不相信的,但是朋友圈还有其他人,属于“对‘我’或‘你’未必产生多大影响,对‘他者’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符合定义;
    C项:暴力电影属于“大众媒介的信息”,人们支持限制暴力电影,并不是因为电影会影响到自己,属于“对‘我’或‘你’未必产生多大影响”,认为它们会影响到其他人,属于“对‘他者’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符合定义;
    D项:他人心目中的自己形象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属于“大众媒介的信息”,且不存在信息对他人与对自我影响大小的比较,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D选项。

  • 考点

    判断推理 定义判断 单定义

  • 来源

    2017年0422陕西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82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之前科学家们预估海平面在20世纪的上升速率在每年1.6-1.9毫米之间。海伊等人指出从1901年到1990年间海平面的上升速率实际只有大约每年1.2毫米。而所有研究者都同意从1990年之后到现在海平面的上升速率为每年3毫米左右。也就从新的研究结果来看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的一句:( )。
  • A. 海平面在1901到1990年间的上升速率并没有想象中快
  • B. 在整个20世纪中海平面的上升速率超过科学家的估计
  • C. 海平面上升的速率并不是每一年都相同的
  • D. 近年来海平面上升速率的增幅比人们预想的更大
正确答案 D
  • 解析

    空在结尾一般选择总结性的句子。文段首句先提出科学家预估海平面在20世纪的上升速率在每年1.6-1.9毫米之间,接着通过转折关联词“然而”,说明从1901年到1990年间,海平面的上升速率实际只有大约每年1.2毫米,也就说从1901年到1990年间,海平面的上升速率比预估的小。而最后又提到从1990年之后到现在海平面的上升速率为每年3毫米左右,说明这一时段下,海平面的上升速率比预估的大。而横线前出现“也就是说”,故横线处所填句子是对前一句话的解释说明,故应填入“海平面上升速率的增幅比人们预想的更大”,答案选择D项。
           A项,该选项谈论1901年到1990年之间的情况,而“也就是说”应该是“就近解释”,即解释的是1990年之后的情况,故应排除。
           B项,整个20世纪不都是上升的,1901年到1990年之间的情况是低于估计的,应排除。
           C项,“每一年”表述不恰当,文中没有论及每一年的情况,强调的是十年间的整体情况,故应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语句表达 语句填空

  • 来源

    模拟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之前科学家们预估海平面在20世纪的上升速率在每年1.6-1.9毫米之间。海伊等人指出从1901年到1990年间海平面的上升速率实际只有大约每年1.2毫米。而所有研究者都同意从1990年之后到现在海平面的上升速率为每年3毫米左右。也就从新的研究结果来看________________。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的一句:
  • A. 海平面在1901到1990年间的上升速率并没有想象中快
  • B. 在整个20世纪中海平面的上升速率超过科学家的估计
  • C. 海平面上升的速率并不是每一年都相同的
  • D. 近年来海平面上升速率的增幅比人们预想的更大
正确答案 D
  • 解析

    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文语境。文段先通过转折关联词“然而”表明海平面的上升速率比预估的小。后又提到“从1990年之后到现在海平面的上升速率为每年3毫米左右”,说明在这一时段内,海平面的上升速率比预估的大。而横线前出现“也就是说”表明横线处所填句子是对上文的总结。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D选项。

  • 拓展

    A项:谈论1901年到1990年之间的情况,而“新的研究结果”对应的是1990年之后的情况。B项:整个20世纪不都是上升的,1901年到1990年之间的情况是低于估计的,表述错误。C项:“每一年”表述不恰当,文中没有提及每一年的情况,强调的是十年间的整体情况。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语句表达 语句填空

  • 来源

    2016年上半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第44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多选题) 对于艺术构思的表述正确的有( )。
  • A. 艺术构思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
  • B. 艺术构思活动就是在艺术家头脑中形成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向
  • C. 在艺术构思过程中,形象思维贯穿始终,但灵感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时也可能起很大的作用
  • D. 在艺术构思中,多种审美心理都在发挥作用,想象和情感并不是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 E. 艺术构思过程中,感知、理解、联想、想象等因心理因素都是在理性的渗透和影响下发挥作用的
正确答案 A,B,C
  • 解析

    D答案错误,对于艺术构思来讲,多种审美心理因素都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想象和情感,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E答案错误,艺术构思就是在艺术家头脑中形成主体统一的审美意象——感知、理解、联想、想象等多种心理因素,但它们都是在情感的渗透和影响下发挥作用的。

  • 考点

    艺术学类基础综合 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过程,艺术构思

  • 来源

    2020年军队文职戏剧与影视试卷(考生回忆修正版)第20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作文题) 有一次苏格拉底的一位门生匆匆忙忙地跑来找苏格拉底边喘气边兴奋地说:“告诉你一件你绝对到的事……”“等一下!”苏格拉底毫留情地制止他“你告诉我的话用三个筛子过滤过了吗?”他的学生察觉情况解地摇了摇头。苏格拉底继续说:“你要告诉别人一件事时至少应该用三个筛子过滤一遍!第一个筛子叫做真实你要告诉我的事真实的吗?”“我从街上听来的大家都这么说我也知道真的。”“那就应该用你的第二个筛子去检查如果真的至少也应该善意的你要告诉我的事善意的吗?”“正好相反。”他的学生羞愧地低下头来。苏格拉底厌烦地继续说:“那么我们再用第三个筛子检查看看你这么急着要告诉我的事重要的吗?”“很重要……”苏格拉底打断了他的话:“既这个消息重要出自善意知道它假的你又何必说呢?说了也只会造成我们两个人的困扰罢了。”上面的故事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感悟与体验写一篇文章。(35分)要求:(1)标题自拟角度自选;(2)除诗歌外文体自定;(3)得套作得抄袭;(4)字数为800字左右。
  • 解析

    三思而后行
    一缕缕香气自茶杯中溢出,茶叶静静地躺在滤网上方,泡在水中。滤网下,茶水清澈,在玻璃的折射下,散发出迷离的光。在滤网的隔离下,人们总能饮到清澈得不含一丝杂质的茶,细细品味茶的芳香。
    你可曾想过,如同饮茶一样,生活中很多现象也都需要滤网去进行筛选,才能留下最澄明、最纯净、最有价值的部分。这也和苏格拉底教育学生的“三个筛子”不谋而合,因此做事也好,说话也好,都需一遍遍过“筛子”,三思而后行。
    面对吴王夫差的杀父之仇,勾践没有选择冲动行事。他带着妻子、仆人屈居吴国,做吴王的车夫,为他赶车,甚至将妻子献给吴王,吴王生病时他也不离寸步地照料,终于勾践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在吴国忍受了三年的屈辱后,他被释放回国。回国后,勾践立志发愤图强,秣兵厉马,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十年后,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反败为胜,造就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奇迹!
    勾践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不仅因为他能够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懂得审时度势,三思而后行。试想,若勾践只是一介莽夫,冲动复仇,怕只是会做无谓的牺牲罢了,更不会成为名垂千史的越王。
    还记得那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王吗?他却与勾践的经历截然相反。因为出身名门,满腹豪情,他渐渐地变得刚愎自用,目中无人,做事冲动而鲁莽。最终只能落得了乌江自刎的下场,让人不禁可叹可惜。
    “三思而后行”是古人的智慧,也是历史教给我们的经验。有人说现代社会飞速发展,若是“三思”,便只会犹犹豫豫,止步不前。这是对“三思而后行”的曲解。
    2020年年初的“新冠”疫情怕是全中国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事情。但是,自疫情发生以来,网上有谩骂湖北人民的,有叫骂卡点防控人员的,有辱骂钟南山院士的,有咒骂援鄂医疗队的……更有责骂国家救援不力的,叫骂医疗技术落后的,臭骂法律法规制度的……在他们眼里,“洪桐县里无好人”,所有人都是“病毒”。这些“飞沫”喷子无视道德,无视伦理,更无视法纪,到处散播谣言,制造舆论压力,是没有底线地乱说、胡说的表现,最后他们得到的结果只能是被抵制、被封号、被抓捕等等。
    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如果他们不人云亦云,懂得分辨是非,内心有一杆秤,会用“筛子”筛选精华,便不会出现这样的丑恶事件。
    三思而后行,是一种态度,一种修养,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人生需要懂得“思”,学会“筛”,最后“行”。

  • 考点

    汉语言基础知识 写作 写作

  • 来源

    2019年7月16日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语文试题第16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主观题) 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概念特别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否准确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否成立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否充分等。)现在人们常谈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其实大学生的就业难。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2011年减少了345万这说明我国劳动力的供应从过剩变成了短缺。据报道近年长三角等地区频频出现“用工荒”现2015年第二季度我国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为1.06表明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因此我国的大学生其实还应求的。还有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他的整体素质也就越高适应能力就越强也就越容易就业大学生显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容易就业再说大学生就业难就没有道理了。实际上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因为其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相适应或对就业岗位的要求过高。因此只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高校专业设置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以改变他们的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那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将复存在。总之大学生的就业什么问题我们大可必为此顾虑重重。
  • 解析

    范文参考
    大学生的就业真的不是问题吗?
    上文通过一系列看似严谨的论证,得出“大学生的就业并不是什么问题,我们大可不必为此顾虑重重”的结论,实则漏洞百出。
    首先,文中由“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2011年减少了345万”推出“我国劳动力的供应从过剩变成了短缺”,论据不够充分,犯了推不出的错误。因为决定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的因素还包括劳动力需求的变化,这一点文中没有提及。
    其次,文章用长三角地区出现“用工荒”,来说明“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其实是供不应求的”犯了混淆概念的错误。就业市场上并不只存在大学生这一个群体,还包括许多其他没有大学学历的就业群体,他们也是就业市场上不容忽视的群体,把“用工荒”等同于“大学生供不应求”,就将“用工荒”的“工”等同于了“大学生”。
    再次,文中多次出现以偏概全、排除他因的错误:第一,由“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推出“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其实是供不应求的”,排除了大学生与企业互不匹配等因素;第二,由“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推出“整体素质也就越高,适应能力就越强,当然也就越容易就业”排除了影响整体素质、适应能力、就业的种种其他因素;第三,文中由“只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高校专业设置,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以改变他们的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也不能直接推出“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将不复存在”,因为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还有很多。
    最后,上文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是难还是不难的说法自相矛盾。文中先用两段文字来证明大学毕业生就业不难,接下来一段文字中又说“实际上,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将不复存在”,表明上文承认当今存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这与其大学生就业并不难的论点自相矛盾。
    鉴于以上论证中的种种漏洞,本文的结论是值得商榷的。

  • 考点

    第一章论证有效性分析 第一章论证有效性分析 第一章论证有效性分析

  • 来源

    2016管理类联考写作试题及答案第56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主观题) 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概念特别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否准确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否成立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否充分等。)现在人们常谈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其实大学生的就业难。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2011年减少了345万这说明我国劳动力的供应从过剩变成了短缺。据报道近年长三角等地区频频出现“用工荒”现2015年第二季度我国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为1.06表明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因此我国的大学生其实还应求的。还有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他的整体素质也就越高适应能力就越强也就越容易就业大学生显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容易就业再说大学生就业难就没有道理了。实际上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因为其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相适应或对就业岗位的要求过高。因此只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高校专业设置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以改变他们的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那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将复存在。总之大学生的就业什么问题我们大可必为此顾虑重重。
  • 解析

    范文参考
    大学生的就业真的不是问题吗?
    上文通过一系列看似严谨的论证,得出“大学生的就业并不是什么问题,我们大可不必为此顾虑重重”的结论,实则漏洞百出。
    首先,文中由“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2011年减少了345万”推出“我国劳动力的供应从过剩变成了短缺”,论据不够充分,犯了推不出的错误。因为决定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的因素还包括劳动力需求的变化,这一点文中没有提及。
    其次,文章用长三角地区出现“用工荒”,来说明“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其实是供不应求的”犯了混淆概念的错误。就业市场上并不只存在大学生这一个群体,还包括许多其他没有大学学历的就业群体,他们也是就业市场上不容忽视的群体,把“用工荒”等同于“大学生供不应求”,就将“用工荒”的“工”等同于了“大学生”。
    再次,文中多次出现以偏概全、排除他因的错误:第一,由“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推出“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其实是供不应求的”,排除了大学生与企业互不匹配等因素;第二,由“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推出“整体素质也就越高,适应能力就越强,当然也就越容易就业”排除了影响整体素质、适应能力、就业的种种其他因素;第三,文中由“只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高校专业设置,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以改变他们的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也不能直接推出“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将不复存在”,因为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还有很多。
    最后,上文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是难还是不难的说法自相矛盾。文中先用两段文字来证明大学毕业生就业不难,接下来一段文字中又说“实际上,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将不复存在”,表明上文承认当今存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这与其大学生就业并不难的论点自相矛盾。
    鉴于以上论证中的种种漏洞,本文的结论是值得商榷的。

  • 考点

    管综写作 小作文 论证有效性分析

  • 来源

    2016年管理类联考(写作)试题第1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解析反馈
0/160

联系方式:

取消
提交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