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时政热点 >
时事评点:别让"官员洗澡标准"成"泳装秀"
2012-05-09 14:29  人民网 点击: 载入中...

   温州网民4日列出一批污染严重的河道,希望环保局长“能带头下河游泳”。日前,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表示,“检验温瑞塘河治污成效,不以部门报上来的数据为准,要以环保局长和公用集团董事长带头下河游泳作为河水治理好的标准”。陈德荣是在温州瓯海专题调研城市污水治理工作时作如上表示的。

  日本人讲孝道,提倡年轻人与老人的住房不超过“一碗汤距离”,从家里给父母端一碗好汤不会因为距离太远凉了。前几年,有学者提出宜居城市应该是一个“婴儿车能在街头任意出现”的城市,称之为“婴儿车指标”。婴儿车能不能上街,涉及到城市设施是否无障碍、道路是否畅通无阻、空气是否足够清新、市民是否有休闲时间、空间以及安全感等等。就像这些鲜活生动的指标一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折射了治污标准的人性化、务实化,从一个侧面彰显温州书记的“通俗歌手”形象,他能接上网民的话茬儿,将治污的责任与压力传递到环保局长和企业老总身上,值得期待。

  其实,领导以身试“水”早有先例。前几年,广州市长不止一次带头跳进水中,畅游珠江,将珠江水质一年好似一年的信息带给公众,这样的“特别新闻发布会”生动鲜活,比环保部门发布水质监测报告更令人信服。还有更猛的,往往在污染事件应急处置之后,领导带头喝水,一饮而尽。官员危难时刻“献肠胃”,让公众看到饮用水“劫后余生”的安全。要看到官员能身临其境,亲口尝一尝水质的好坏,与水源污染有个亲密的接触,无疑是深入现场获得感官经验、体察民情了解污染危害的好形式,比坐办室里看材料、听汇报有亲身体验的直观感受,也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作风转变。

  然而,治理河道污染不单单是一篇有血有肉、形象丰满的“记叙文”,更是一篇严谨缜密、有理有据的“说明文”。近十多年来,温州市历届政府均有发出治理温瑞塘河呼声,然成效不大,污染依旧。究其原因,很可能是雷声大于雨点;号召大于行动;做秀大于实招。要治理好母亲河污染,仅有“官员下河游泳”的标准远远不够。基本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政府必须确保的公共服务。改革与发展成果并非只有经济的增长,更应包括让民众拥有蓝天、碧水、净土和身体的健康与生命的尊严。因此,首要的是改革各级官员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引导他们不欠新账、多还旧账,在督促治理老污染的同时,严格把好新上项目的环保关口,积极回应民众对环境安全的迫切愿望。

  “不看数据看下河”的提醒意义大于现实意义,治污的成效最终还得靠数据说话。温瑞塘河长期受到工业、农业等污水大量直排污染,水质日益恶化,污染积重难返,仅靠环保局长难有回天之力。不让“官员下河标准”成为一场“泳装秀”,必须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动员会社会群策群力,多部门联合作战,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科技等手段联手向污染宣战。对违法排污企业,不仅依法处罚,使之付出巨额成本,还要公开曝光处理,震摄违法行为,增强企业的自我约束力和自制力。最为关键的是治污要有时间表和军令状,要有伤筋动骨的督查和考核,要让懈怠的官员多呛几口水。只有让各路官员都“捎上官帽下河”,最终才能还母亲河往日的美丽。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