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时政热点 >
时事评点:大学该不该变成伊甸园?
2012-04-18 11:37  人民网 点击: 载入中...

   全场22名女嘉宾围坐,6名男嘉宾依次登场,介绍自己,回答女嘉宾各种关于情感方面的尖锐问题。男嘉宾最后或者黯然离场,或牵走一名“对上眼”的女生。广西大学这场因冠以“相亲交友”的噱头而赚足了眼球的课外活动,引来了诸多争议。(4月16日《南国今报》)

  本是《非诚勿扰》的桥段,却以相似的形式在高校的校园上演,不过主角从“剩男剩女”变成了大学生。大学的课外活动理应五彩缤纷,但多姿多彩中是否也要有“集体相亲”,确实值得质疑。事实上,即使没有大学版的《非诚勿扰》,校园内大学生谈恋爱也已屡见不鲜。而现在有了“集体相亲”的火上浇油,大学校园变成伊甸园或许又近了一步。

  从前有句话叫“我上大学为人民”,今天这话不说了。然而即使是我上大学为自己,恐怕也不是为了在校园内找一个“老公”或“老婆”吧。读书求学是要有动力的。为报效国家,是一种动力;为实现个人价值,也是一种动力。而解决“个人问题”,怎么看也不像读书求学的动力,倒是让人担心,这样的大学生能有多大出息。莘莘学子,眼睛不盯书卷盯异性,心思不在求学在求偶,其结果恐怕除了将读书变成了“读人”,再不会有其它。而更多的隐患还在于,校园版的《非诚勿扰》有太多娱乐的性质,刻意开展交友活动来促成恋爱,无异于揠苗助长。而用娱乐的精神来向学生传达婚恋观,会让学生产生“婚恋如同儿戏”的印象,这对于他们今后的恋爱、婚姻和家庭都是不利的。

  这么讲并非空穴来风。新华社曾有的报道,一些大学生通过BBS征友版“速配”之后,还要签一个“爱情契约”规范双方的“责、权、利”。“爱情契约”的内容为“择业时没有义务为对方作出牺牲、献身时没有必要让对方负责,分手时没有权利要求对方给予补偿”等等。有了这份“契约”,双方就可以“从心所欲不逾矩”了。换言之,“三个没有”之后,还会有什么呢?

  两情相悦,心心相印,大学生可以不可以找对象,并不是问题,但如果悠悠万事,恋爱为大,把“相亲”搞得轰轰烈烈,成了“集体活动”,那就成问题了。莘莘学子,风华正茂,发愤攻读,才是大学中的好风景。但如果大学校园真的变成了伊甸园,触目所及,都是“亚当”“夏娃”出双入对,卿卿我我,“老婆孩子热炕头”成了校园生活的新景观,“锅碗瓢盆交响曲”成为校园生活的的“主旋律”,那还要大学干什么?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盼望大学多出人才,,因此真的不希望看到大学变成伊甸园。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