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考人生 > 社会新闻 >
外来工公务员:人生转了一个大弯
2012-01-06 09:09  南方日报 点击: 载入中...

  新身份让他们更忙碌了

  “以前做业务员时很少加班,现在是很少有机会不加班。”张志云坦言,成为一名基层公务员后,始料未及的忙碌工作状态,也直接颠覆了周围亲友对公务员“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一整天”的认识

  根据中山市统计局发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在中山312万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即“新中山人”共有165万人,超过了本地户籍人口。时隔一年,作为中山165万外来务工大军中的一员,“外来工公务员”再次面对记者,说的最多的是社会角色转变后的心态,更关注的则是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困难和发展机遇。

  “以前做业务员时很少加班,现在是很少有机会不加班。”张志云坦言,成为一名基层公务员后,始料未及的忙碌工作状态,也直接颠覆了周围亲友对公务员“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一整天”的认识。

  以前从事保险业务工作,张志云每天早晨到保险公司打完卡,“一天不在公司都行。”而如今,不仅白天在办公室处理各种文字、信息工作,大连理工大学毕业的他还报考了华南师大的在职研究生,“当真有机会来临时,自己的能力如果不能胜任,就对不起政府的这种选拔制度了。”

  当张志云每天晚上和周末埋首于研究生课程的时候,中专毕业的周水清也在继续参加本科自学考试,“也许是因为曾经是外来工,做过几种工作,我也更珍惜现在的生活和机会。”

  张志云说,他未来除了最希望充实自己,也更关注外来务工人员的困难,“中山目前提供的很多政策,给农民工、外来工很多上升的空间,让更多人融入了城市。但是,城市的容纳能力毕竟有限,教育等社会资源能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公平共享,也是外来工更关心的问题。”

  “身份进城”

  更要“心理进城”

  【读 评点】

  “我17岁当工人,拿着17.5元的工资,抡过大锤,睡过地铺,加过夜班。当时的梦想很简单,就是希望工资涨得高一点。”2010年8月,邀请百名外来工观看反映珠三角外来工生活的电影《所有梦想都开花》时,省委书记汪洋如是说。

  长期以来,一批批农民工、外来工,干着最苦最累的活,承担着城市建设的重任,留在城市,却为何难有身份认同和归宿感?一纸户籍、一个房子、一所学校……都可能阻隔了他们融入社会的步伐,难以“心理进城”。

  “人不分东西南北、职业不分工农兵学商。”薛晓峰说,应努力“突破城里人与农村人、本地人与外地人两种身份壁垒,逐步消除由此带来的心理隔阂乃至情绪对立,促进社会认同与融合,实现更广泛人群的凝心聚力。”

  一语中的。要突破外来务工人员的身份壁垒,除了打通上升渠道,还应架设“心理进城”的和谐途径。

  为外来工提供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从制度上保障农民工的平等发展机遇……在实施“两个突破”的过程中,中山积极推行各种新政措施,拓宽了外来务工人员“向上流动”的渠道,让外来工“留城”逐渐变成了“融城”。

  采访中,在新一代外来务工人员眼中,拥有能够实现个人价值的稳定工作,是他们的梦想。而能否让外来务工人员公平共享社会资源,譬如子女读书、社保养老等等问题,才是农民工、外来工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

  所以,中山在积极探索和推动社会管理新模式的同时,也在倡导“包容增长、共建共享”的理念。两年来,已有4625名流动人员通过积分管理制度入户中山、9210名流动人员子女入读公办学校。而针对普通农民工,两年内中山先后培训了100多万人次。

  “全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基本公共服务、全民共享平等发展机遇。”对此,中山提出了“一个模式、两个突破、三个共享”社会建设管理模式,从理论上清除农民工“心理进城”的障碍,书写“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城市精神。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2012年公务员考试课程表
2012年国家公务员面试起飞套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