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充电,抓住机遇改变命运。 赵宇飞 摄
【走 盘点】
2010年11月9日,随着一纸拟录用名单的公布,当时仍在中山某保险公司从事业务工作的外来工张志云意识到,人生将面临一个很大的转折,或许自己的命运也将由此改写。
去年,中山市打破学历、户籍的限制,从优秀外来务工人员开选拔基层公务员。通过公开考录,包括张志云在内,来自包装、保险、房地产、服装、电器、药业等行业一线的6名外来公务员,由保险业务员、企业文案企划、质量监管员,变为了中山市政府的基层公务员。
事实上,这只是中山为数众多农民工、外来工谋求“共享平等发展机遇”的一个缩影。近两年来,为了让外地人由“留城”走向“融城”,中山从制度上拓宽外来工的上升渠道,打破了其融入城市的身份壁垒。
新政拓宽了上升渠道
“没有政策上的支持,这次我也没法考上。”去年年底,连续4次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外来工赵晓蕾,获悉自己跻身首批“外来工公务员”时,难掩喜悦神色。
2010年12月底,张志云正式进入共青团中山团市委工作,由一名保险业务员成为一名基层公务员,用他的话来说,那天是“命运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天”。而在几天后,周水清人生也走向了一个新开始:由民营房地产公司的一名职员,变成了西区办事处的一名基层公务员。
“我很幸运,搭上了这班车。”一年后,即使张志云和周水清已经在各自的岗位上,开始新的职业生涯,但新政所带来的人生财富,却是他们不断提及的,“对于普通的外来工来说,这不仅是人生的一种寄托和希望,也让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努力、认真工作,谁都有可能。”
“没有政策上的支持,这次我也没法考上。”去年年底,已4次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外来工赵晓蕾,获悉自己跻身首批“外来工公务员”时,难掩喜悦神色。身为1岁小孩的母亲,当时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的赵晓蕾,肩负着家庭和备考的压力,每天在繁忙的工作后,她都在照顾好孩子休息后再开夜车。
而对待优秀的考试成绩,她归功于中山政府对外来工的政策扶持和自己的幸运,“工作后,这已经是我第4次参加公务员考试了,如果不是因为放宽了对户籍、学历、专业等等的限制,外来工很难和应届生一起竞争。”
今年,中山再次启动从外来工中选拔公务员的政策,首次单独面向本地工人农民选拔公务员。这一次,招录学历要求从“大专”降为“中专”,职位却由6名升至17名。
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则表示,今后中山还将逐步开放不同的平台彰显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包括举办“城市论坛”、市镇领导大接访活动等,逐步消除本地人和外地人心理的隔阂乃至体制的障碍,实现三个共享,即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共享平等发展的机遇,共享我们的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