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易定宏 华图要做中国的兰德
易定宏的名片上,把“总裁”的职位放在了“董事长”前面,这种微妙的排序,试图反映这位华图教育创始人不一样的创业经。
这位个头不高的湖南人,在2001年而立之年,借了十万人民币北上创业,从4名员工起步,2004年偶然“试水”公务员出版和培训领域,2006年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如今的华图,年销售额已跨过10亿规模,在“慢热”的教育行业,可以算得上是一定规模的企业。
华图10年间,易定宏却从公司的全资股东,逐渐演变为公司的非控股的单一最大股东,其他的股份,除了达晨投资入股之外,通过“半卖半送”的方式,都给了华图的主要团队——华图团队持股者超过百人。
就这样,易定宏至今在北京还没有买过一套房子,依然和老婆孩子住在香山郊区的两室一厅的旧式老平房中——事实上,这个信息从华图的员工口中说出来的时候,我们当时很难相信,甚至怀疑这是企业想要“作秀”而设计的包袱。但在反复采访之后,我们选择相信了这个故事。
但事实上,和其他任何一个发展快速的企业一样,步入规模化之后,华图不可避免迎来最大的挑战:如何跨过主业的增长瓶颈?如何将主业的商业模式复制到其他商业领域?多元化的度如何把控?“根”业务和新业务之间的资源分配?如何面对快速增长带来的管理挑战?
这一系列挑战,不同于创业时期的“拼杀”,那个时候,赤脚闯天下,“试错”成本很低,可以有足够的勇气去搏一搏;但如今的华图,船已足够大,品牌已有积累,战略调整和增长带来的问题,可能不会是致命性的,但却会让这家企业的试错成本更大。
在易定宏看来,华图有足够的“定力”去应对。我们通过一系列采访,将其归结为最重要的两点:
第一,华图在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业务模块,虽然发展都很快,但背后花的“慢功夫”很多,每一步走得比较扎实,基础比较好,跨领域复制不易出大错,对根业务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其次,团队和企业文化的竞争力。事实上,每每谈及到这个话题,包括投资人、创业者、企业领袖,都会把这一点,放到企业核心竞争力因素中去,但却往往让外人看起来很虚化。同样,在对华图教育的采访中,我们也通过对其高管团队、普通员工的反复沟通,来印证易定宏想表达的团队和企业文化的竞争力,究竟是哪些关键词。
采访中我们也将华图和新东方等其他已上市的教育类公司相比。出国考试热之下造就了新东方的成功,公务员考试培训中出来个华图教育。二者创业历程有很大的相似性,商业模式各有异同。易定宏试图走出与新东方不一样的道路,他甚至把华图的定位引向了“做中国的兰德公司”的民间智囊咨询培训机构这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