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时政热点 >
时政热点:陪乞丐老人吃薯条成新闻
2012-05-09 14:33  钱江晚报 点击: 载入中...

   身在南京的美国小伙陆杰森,见到麦当劳门口有位乞丐老人,于是买了两包薯条陪老人边吃边聊,从而走红网络。面对记者的采访,小伙杰森居然脸红了,“本来就没什么特别的,你采访,我倒觉得害羞。”在他看来,陪乞丐老人吃顿小吃是件自然而然的事情,而在我们看来,的的确确算得上新闻。

  同样是一个乞丐老人,杰森所见和我们所见是不同的。我们看见的是一个乞丐,衣衫褴褛,乱糟糟,脏兮兮;杰森看见的是一个老人,孤苦伶仃,老无所依。对于乞丐,我们心中充满着警惕,“乞丐大多是骗子,不值得帮助”。对于老人,杰森心里涌起的是同情与友爱。因为警惕,所以远离,所以隔膜,所以不了解真相。杰森和老人坐下来聊了聊,老人告诉杰森,她今年80多了,老家在安徽,最近才来南京。因为子女没有能力供养,只得出门乞讨。这样看起来,老人实在不是什么骗子,而是一个需要别人帮助的可怜人。

  我们看见乞丐,脑子里下意识地起了可能是骗子的念头,这样的条件反射是得到社会反复强化的。亲身经历过骗子事件,或者听说过骗子的故事,久而久之,也就以骗子视之,不管是不是骗子,反正“疑似”骗子。可是,就算没有骗子这根弦,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坦然坐下来和一个看上去又脏又乱的老人聊天呢?曾经看到过一张图片,在北京地铁里,一个农民工,身上有点脏,地铁里并不拥挤,还有很多位子空着,可是他并没有去坐,而是在一个角落蹲了下来。这种蹲的“自觉”来自于哪里?只有经常因为身上脏而遭人白眼,才会有这种自觉吧!职业其实是不分贵贱的,小伙杰森说,“我以前做过管道工人,曾在很脏的地方工作。所以我并不介意身上脏,心里干净就可以了”。可是我们有多少人有这种觉悟呢?我们看到的是以级别、收入、地位来区分的不同人群,唯独看不到具体而微的某个人,坐在夕阳里,坐在你脚下,等着你去问候一声。当有人以“中国国情”劝杰森不要轻易搭理乞丐时,难道我们不该感到脸红吗?

  跟乞丐老人坐下来吃点东西,聊一聊,他给予你的,其实更多。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