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时政热点 >
时事评点:人类智商的极限之争
2012-06-14 09:44  人民网 点击: 载入中...

 智商测试,是通过观察和空间感知、记忆学习、分析判断、抽象思维、想象及应变能力等系列试题,来量化一个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尽管始终存有争议,特别是由此而建立的种族歧视和社会排斥政策更是为世人所不齿。但在无新方法出现前,智商测试仍被当作有效的能力测验,而它不时披露的结果也令人反思。 

  据法国《科学与生活》刊文:一项自1940年便开始在世界多国进行的智商测试统计显示,平均智商在一些发达国家迅速上升后,近20年来已开始出现“见顶”迹象,不仅停滞不前,甚至还有所下降,其中以北欧的丹麦和挪威最为明显。由新西兰弗莱恩教授公布的这一发现被称作“弗莱恩现象”。近年来,这一现象在所有发达国家有扩展的趋势,科学家们不排除其最终在全球蔓延的可能性。无独有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几十万名15岁少年在“现实挑战应变能力”的测试中,也显示出同样的问题,众多受测试青少年读、写、算能力都下降。

  这一现象直接提出多个问题:一是人类智力是否达到极限?我们在拥有了计算机、机器人等现代化智能工具后,智力是否仍保持进化?二是为何发达国家如丹麦和挪威这样早已现代化的高福利国家最早出现这一现象?三是什么原因导致信息化社会出现这一现象? 

  各路专家的解释莫衷一是。弗莱恩本人认为,在现代化实现以前,各国的智商都呈上升趋势,而丹麦和挪威等北欧国家先期达到了顶峰;也有些人认为是“用进废退”,“不急损智”,信息技术爆炸造成原本可锻炼人类大脑的工作全交给电脑或网络,甚至出现众多未成年的电脑控、网络控等;另有观点认为,教育特别是数学没有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可能是主要原因。丹麦和挪威推行代数方法却忽视了基础算术教学,导致青少年数学能力下降,而学生过度使用计算机也会导致“数学盲”;有人从生理极限认为,人类大脑的容量、脑神经的发育、信息传递速度和神经元的联系和营养能量供给等都会很自然地有自己的进化极限;法国科学家则质疑,智商测试是机械的,人的智慧靠的是想象力,今天的青少年都明白的数学概念,笛卡尔时代的科学家用了一个世纪才搞明白。  

  这些争论说明,人类对自己的大脑还不是十分了解,但我们可以标注几个值得注意的亮点:一是在未成年阶段如何使用高效省力省脑的现代化工具是个需要研究的课题,“知难才能行易”;二是社会管理、教育制度、各种商品包括游戏程序的设计要针对不同人、不同阶段的全面发展区别设计,自动、互动、手动、脑动要因人因时而异,目标是提高工作效率,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人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三是个体的智商有极限,复杂的社会问题最终要靠人类集体的智慧解决。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