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时政热点 >
时事评点:如何看待“官员读博”?
2012-05-10 10:57  人民网 点击: 载入中...

   近日,山东省一名厅级干部就读博士却被指“从未上课”,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对此,其所在学校回应称此人系论文博士。而早在2008年,国务院学位办就否认存在所谓的论文博士。据悉,教育部已介入调查此事。

  让混学位者混不下去

  □辽宁 洪乐风

  论文博士这一公众并不熟知的舶来品,是否属于正常的招生类型,尚待公断。汹涌舆论的背后,主要是对官员在职深造是否公平公正公开的质疑。

  近年来,领导干部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蔚然成风。其中大部分人能够坚持严于律己、踏实钻研,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下了功夫、作出成绩。这些好学的党员干部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要力量,我们不能因为其身份特殊,就无端怀疑他们的向学动机与求学手段。

  但现实中,也确有少数高校为追求人脉与资源,不惜牺牲学术声誉,为权势换文凭洞开方便之门。此动机不除,即便取缔了论文硕士、论文博士,也会有沽名钓誉者去寻觅其他可能的“捷径”。因此,关键在于把好“关口”——只有严格把住入学关、培养关、答辩关,才能从程序上保证教学质量,让好学者学有所成,让混学位者混不下去。

  把好关口重在公正公开。在教育资源仍处于稀缺状态的今天,名牌大学有责任将论文博士的来龙去脉公之于众。从招考到答辩的全部程序都置于透明的“玻璃房”中,信任的阳光才会穿透阴霾,偏颇与误解才会烟消云散。

  防止权力绑架学位

  □北京 历 正

  论文博士是世界上流行的学位授予办法,英国、日本等国行之有年。在彼运行良好,在此却群起而疑之,何也?

  从武汉理工大学廊坊班被曝滥发学历,到一些高校举办行政官员的内部班;从一些官员的学位论文涉嫌作假,到在职研究生教育背后的学术腐败……近年来,权学交易一直为人诟病。平心而论,倘能咬定学术标准不放松,严把学位授予关,论文博士不失为官员提升知识水平的重要方式。公众担心的是,学术堤坝能否经得起权力洪水的冲击?

  “官员博士化”之风愈演愈烈,其中不乏真心好学者,但也有不少混文凭的人。一些高校之所以为后者开辟“绿色通道”,眼里盯着的其实是他们手中的科研经费、土地审批、计划指标等资源。官员得学位,高校捞资源,看似双赢的结局中,学术的尊严、高校的公信力和文凭的含金量成为最大的输家。

  唯有严格执行教育规定、坚决捍卫学术标准,才能防止论文博士异化为“权力博士”、“关系博士”。而这,需要大学保持“独特的灵魂”。有灵魂的大学,对权力侵蚀自有独特的免疫力。

  微博之论

  @文国云:时代发展对干部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政府层面来看,培养高素质党政人才是发展所需、执政之要。但在一些地方的教育实践中却走了样,管理疏漏、考核不严、测评造假,甚至为官员们打开“后门”。官员学术造假,破坏的是干部教育制度,损害的是高等教育学府的公信力。

  @栗子土:干部读博是好事,论文博士也不差,关键要真。真正拿出时间去学习,真正用心思去撰写论文,而不是假读、找人代写。

  @建议献策:我们提出人才兴国,同样也需要就何谓人才达成共识。假如片面地把拥有文凭的人当做人才,那么好多没有文凭的人才将会无法显现。

  @福临草庐:学,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需要,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是更好地服务群众的需要。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党员干部热衷读博士无可厚非,关键要看怎么读、为什么读、读与用效果如何。

  @我爱大海:要想改变论文博士泛滥的状况,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用人观,坚持德才兼备,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重学历而不惟学历,形成选贤任能的良好氛围。

  @也者之乎:一些高等学府为何热衷于招收“官员博士”呢,这是因为官员一手捧着书本,一手握着印章,可以给学校带来更多实惠。这种以书本换印章的交易是对高等学府的亵渎。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