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时政热点 >
时事评点:刘翔且慢进教材
2012-06-08 10:55  钱江晚报 点击: 载入中...

   6月5日,刚参加了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美国尤金站比赛的刘翔回到国内,他在这比赛中以12秒87夺冠,平了世界纪录,立即有人在报纸上发表评论说:现在的刘翔更该进教材。理由是:8年前雅典夺冠后,刘翔的事迹被收入小学5年级的语文教材。8年之后能够再以世界最高水准冲击新辉煌的刘翔,更值得大书特书,“因为那是中国体坛绝无仅有的一段传奇,是中国体育的一本最佳教材,更是中国青少年最好的一部励志大片。”

  语文教材当然是有励志功能的,但其主要是用来传承汉语言文字的,是通过课文——运用语言文字的典范之作——的学习,让学生懂得欣赏、鉴赏优秀的语言作品,并通过写作练习,掌握一定的写作技能。如果语文课文中主人公的经历恰好有励志作用,那也不反对顺便励一回志,但是,能否励志,并不是文章是否入选的条件,更不应该是首先考虑的条件。

  在“刘翔进教材”的主张后面,其实有一个长长的传统:把语文课当作宣传工具,用来配合“中心工作”,语文教学被行政力量所操控,语文内涵被淡化,被强行抹上政治色彩;如果现实政治起了变化,语文课就跟着变脸。这样的语文课,语文知识、能力没有学到多少,先学会了见风使舵。

  在网上没有搜到那篇收入小学5年级语文课本的《跨越新纪录》,倒是有不少关于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其中提到了课文片断,比如“红色的刘翔,黄色的面孔,高喊着撞向胜利之线……”不妨以这个句子为例来看该文的“语文价值”。一,什么叫“红色的刘翔”?是指刘翔所穿运动衣的颜色?还是指刘翔的思想很“红”?如果是前者,那么文字太粗糙;如果是后者,那么过于政治化。我不相信作者的语言能力那么差。“红色的刘翔”很可能是有意而为之,被作者视为得意之笔:以运动服的色彩暗喻刘翔是“红色教育”的成果,形象鲜明生动,表达方式含蓄而语义深长。这种富有“深刻含义”的描写手法,其源头可以追溯三四十年前甚至更早,文革时期最为盛行。其效果,是把两个基本上不搭的东西硬扯到一块儿去,以“升华”人物,突出“主题思想”。二,“黄色的面孔”,强调人种。支撑这种描写的逻辑是:黄种人田径成绩一直不行,被白种人看不起,现在黄种人夺冠了,一洗耻辱,可以骄傲一把了。如果刘翔夺冠是肤色骄傲的本钱,不就承认了以往白人的肤色歧视的合理吗?让你感到侮辱的逻辑,你自己为什么接过来用呢?第三句,“高喊着撞向胜利之线”——田径比赛,胜负甚至就在几十分之一秒的差距,运动员恨不得把最后一丝气力都用到冲刺上去,谁舍得用最珍贵的体能来“高喊”?

  还有一个句子,描写刘翔的起跑:“蕴涵着民族志气的力量在炸裂长空的枪响中全力爆发”——无度的夸张,主观、随意的拔高;这样的描写,只能败坏小学生的语言审美。

  但是,既然是为了“教育”,为了“励志”,“主题思想”的高度最重要;常识不重要,是否真实不重要,合不合逻辑不重要,语言的美、精致、规范等等,都不重要。

  我们——包括《现在的刘翔更该进教材》一文的作者——都是读着这样的励志课本长大的,这种励志教育的结果就是:励志意识很强,专业意识很弱。这一点真的该向刘翔学学。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