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时政热点 >
时事评点:可口可乐余氯风波 公众为何不信
2012-05-01 14:29  南方都市报 点击: 载入中...

  在“毒胶囊风波”的间隙,有关可口可乐山西公司将含氯软化水混入部分批次饮料产品的事件,亦让人们揪心。

  4月16日,有媒体报道称,可口可乐山西公司多个批次、十余万箱可乐产品掺入消毒用含氯处理水,且数万箱产品已流入市场。涉事企业的声明,对此矢口否认。与此同时,4月17日晚至4月18日凌晨,山西省质监部门两次对外紧急通报,称该批产品“未销往省外”,并随后确认涉事批次产品抽检合格。

  经此一轮波折,却并未消除公众的疑虑,人们需要确定无疑知晓的,不仅是结果层面的安全与否(即便确定安全,也须呈现充分的论证过程),还包括媒体报道的诸项细节是否属实。面对普遍的疑问,山西质检部门在当地官方媒体出面回应,并在近一周后公布调查和处理结果。最新的消息显示,质检部门认定媒体报道情况属实,同时调查发现涉事公司“个别生产条件不符合相关规定”,遂做出停产整改处罚。而涉事公司也对此次风波的事实部分改口承认。

  依据现有情况梳理,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涉事批次产品虽因操作失误掺入“含氯软化水”,但其安全据称不存在问题。是否可以说,此次的余氯风波,国人只是虚惊一场?显然,事情的来龙去脉所呈现的逻辑不自洽,及其背后可能导引出更严重隐患的现实,并不足以支撑事情的轻松盖棺。

  首先是质监部门的反应,在此次事件中算得上积极。但风波乍起,在所有批次并未全部抽检的情况下,贪求速度而公布检测结果,并不算好的开端。更何况一边饱尝“未向媒体充分解释”之苦,却在后续处理时依然语焉不详。直到最新的调查处理结果,还出现所谓“个别生产条件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模棱表述,令人费解。

  是怎样个别的生产条件?又不符合什么样的“相关规定”,公众无从获知,便只会揣测再起。对涉事企业的形象而言,这种模糊也只会带来更多的伤害。山西质检部门负责人罕见的严厉表态,让人欣喜,但“勿低估百姓辨别是非能力”仍须行动来实践。比如公布全部的检测报告,以及对涉事企业的详细调查报告,而不仅是几句结论,让公众有机会看到并进行分析和思考,并让官方调查经受社会各界检验。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