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时政热点 >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
2012-07-11 09:07  北京晚报 点击: 载入中...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埋在,埋在这春天里。”这是一首流行歌曲的歌词。不过如果较真的话,这里面大有不通之处:既然老无所依,还能指望谁把你给妥妥地埋了呢?这种想法不免悲观,但对于中国人,特别是大多数指望养老金度过晚年的普通人来说,养老焦虑就像盘踞在暗处的毒蛇,时不时蹿出来,咬得人心里疼痛不已。

  此前中国银行等机构最新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而人社部的专家近期又一直利用各种包括研讨会、接受采访等机会为“延迟退休至65岁”或“延迟退休是必然趋势”等论调造势。在这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氛围中,《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称中国养老金不会缺口18.3万亿元,并推出系列报道《我们的养老金怎么了》,力争还原事实真相、解释政策本意。人社部也发文称,65岁是“媒体误读”,实际上研究的是阶梯退休。

  作为诚实纳税的安分良民,我们想弄明白,总说养老金有缺口,怎么不见三公经费有缺口?修建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时怎么没缺口?让老百姓继续奋斗作贡献,为什么不先对公务员的公费医疗、养老金双轨制开刀,至少先取得一些社会公平,再谈其他?而《劳动法》规定,退休养老制度只能由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规定。人社部现在频频吹风,那么代表广大职工利益的工会的声音在哪里?民众的话语权被置于何处?

  正是因为这些问题得不到一个明确的回答,所以对延迟退休这个关系到每个人的决策,民间有着鲜明的态度。从腾讯的一个调查来看,愿意延迟退休的只有5.21%的人,94.79%都不乐意。中央电视台“新闻1+1”提供的一个数据称,在另外一个更广泛调查中不愿意的占比是93.8%。就目前在职人员而言,一直都是按照现行退休年龄来设计自己的人生,国家政策与人民已形成一种契约。如果说变就变,契约精神何在?即便要变,也该从政策变化当年参加工作的人算起,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而且,我们更不愿意看到在退休政策的修订中“夹带私货”。曾几何时,干部年轻化是个响亮的口号,现在的很多掌权者都曾获益。时光荏苒,当年的年轻人变老了,延迟退休也就提上了桌面。这两年甚至还出现过为了晚退休而修改年龄,恋栈不已的地方官员。这些人是把国之公器当成了公共汽车,自己上不去的时候就对上面的人喊“往里走走、里面空着哪”,一旦上去了,转身就对下面的人说“没地方了、没人下”。当然现在一切都还未尘埃落定。希望有司能够倾听民意,兼顾大多数。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