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时政热点 >
时事评点:地方政府收入增幅为何降缓
2012-04-29 10:32  人民网 点击: 载入中...

   一季度经济统计数据日前出炉,在已公布财政收入增速的23个省区市中,增速回落的有20个,其中回落超过10%的有15个。而此前财政部也表示,一季度全国税收总收入比去年同期回落22.1个百分点,创近三年同期最低。

  对于财税收入增速的降幅,一些社会情绪表达了担忧。对此,相关部门将经济增速放缓、价格涨幅明显回落、房地产销售下降以及结构性减税政策等,解释为增速回落的主因。

  而在这些原因的背后,其实还是中央对深层次矛盾问题的积极把握:经济增速略慢一点,既有欧美危机的冲击影响,更是追求发展方式转变与结构调整的主动选择,还可为今年各项改革的深化留出空间和余地。至于应对通胀和房价的调控,则是涵养民生之举。可见,对于主动调整带来的财税收入增速回落,各方没必要过分担忧,何况宏观经济的基本面还是好的,温和的回落已经呈现出筑底的态势。

  但所谓“财政”者,有“财”方可行“政”。在现有的行政绩效评价体系之下,干部的考核主要还看经济指标,而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短期又难有改观,所以财税收入的下降很可能影响地方政府刺激经济的能力,进而会掣肘官员的升迁。这种“发展主义”的政绩观会不会促动地方政府松动调控?这才是最应引起中央关切的。

  以京沪为例,一季度北京市财政收入增幅仅为1.6%,位列已公布省份之末,主要还是受到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影响。同样实施房地产限购政策的上海市,一季度地方财政同比增长6.7%,较此前30%左右的增速出现大幅回落。而在北上广深这般的房价尚未回归合理价位的一线城市,一方面久享土地财政的恩惠而不愿“断奶”,另一方面伴随着政治、文化、金融中心的建设,实体经济的纳税能力日渐孱弱,确实存在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与此同时,继去年国家实施了包括提高个税起征点、针对小微企业的优惠税收政策以及营业税改增值税在内的各项减税政策,今年以来的结构性减税呼声也日益高涨。在这一背景下,各地将会面临更为严峻的税收压力。而一季度地方非税收入同比增长过半的事实,也在警醒我们关注个别地方会不会有加重乱收费的冲动,甚至会不会由此“对冲”减税政策带给企业与群众的红利?

  因此,如果有的地方政府不能“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而将中央宏观调控的政令置若罔闻,土地财政就很可能再兴波澜,并会让“地价-税收-房价”陷入不可为继的死循环。只有以法治政府的规范约束地方政府“为所可为”、以有限政府的标准引导地方政府“为所当为”,才不会让来之不易的调控成果功亏一篑、付诸东流。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77号